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医患换个位 让我体会你的辛苦与难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07:4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昨日,省卫生厅和本报联合推出的“医患换位体验”活动拉开了帷幕。一位医生当了回患者,切身体会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难处;一位患者则来到医院急诊室,在两个小时内亲眼见证了医生的忙碌和辛苦。本报记者 梁效兰 刘瑶

  医生体验患者

  排了半天队号却没有了

  

  昨日上午9时,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男子匆匆赶到某大医院门诊大楼,直奔一楼挂号处。导医小姐告知8点以后只能到所看疾病的科室所在楼层去挂号。白衣男子穿过人流,往三楼心血管内科走去。

  这名白衣男子名叫李选民,43岁,内科医生,是来参加换位体验当病人的。他曾任内江某医院院长,曾在内江、深圳、福建几家医院任职。他说,由于没得过什么大病,他及家人生病都由他诊断,他这还是第一次来当患者。

  来到三楼,到处都是人,在迷宫一样的楼道里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挂号的地方。六七个窗口前都排着20多个人,电子显示屏不断被刷新--“××专家上午满”“××专家下午满”,看得人心里一阵阵发紧。

  “没得号了?!”前面一位患者失望地叫了起来。9时45分左右,终于轮到李选民了,但对方告诉他,当天心血管内科的号一个都没有了,“你明天再来吧”。

  李选民旁白:跑来跑去,排了这么久的队,整得人都疲惫不堪了,可还是没看成病。

  随后,李选民来到该医院急诊室,说自己“心慌”,对方便给他挂了急诊内科的号。走进急诊内科大门,一名护士让他躺到病床上。李选民在护士的吩咐下掀开上衣,做起了心电监护。接着,又挂起了氧气。一会儿,一位女医生走了进来,询问了症状后,给他做起心电图来。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女医生说,从心电监护仪上可见,李选民心跳每分钟120次左右,心电图也显示他心跳过速。女医生随后在他的要求下用听诊器听了听心脏,结果还是心跳过速。

  紧接着,女医生表示要进一步检查。李选民称自己吸氧后感觉好些了,交了部分费用25.6元钱后离开。

  

医患换个位让我体会你的辛苦与难处

  李选民旁白:给心慌的病人吸氧,防止出现意外,是应该的。但接到病人后,应先查体、问诊,即在询问病人症状的同时,用听诊器听心跳,并让护士给病人量血压,如果发现问题,再上仪器检查。这样既可以获得基本体征的数据,又可替患者节省费用。

  上午11时许,李选民和记者又来到另一家大医院。这里病人不多,很顺利就挂了号。女医生询问了李选民的情况后,开始给他量血压、听心跳,接着让他去做心电图。

  交了30元检查费后,李选民顺利地做了心电图。负责做心电图的男子定下“正常”等字样,并称李选民心跳每分钟102次,可能是由于上楼急了点造成的,没什么问题。女医生看了心电图结果后,说李选民心跳有点快,以后要经常到医院复查,并要注意血压。随后,女医生给李选民开了两种药,60多元钱。

  李选民旁白:女医生态度还算好,也叮嘱得当,总体情况比较满意。遗憾的是对于心电图结果正常的人,没必要再开药了。

  体验了一个上午,李选民说,作为医生,应该实事求是,有病治病。第一次当患者,李选民切实感受到患者的难处,“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但却看不到医生亲和的笑脸”。“以后我要对患者更热情一些,当患者确实很累。”

  患者体验医生

  抢时间救护车不敢开空调

  

  昨日下午2时许,市民付晓玲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做换位体验。61岁的付晓玲患有慢性病,一年至少和医院打10多次交道。

  在护士张凤林的带领下,付晓玲第一站来到急诊分诊台,看着分诊台的护士把类似的症状病人分到不同的科室。同样都是腹痛的病人,为什么有的分到外科、有的分到内科,有的分到妇科?因为腹痛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可能是阑尾炎、可能是宫外孕、也有可能是胰腺炎。因此分诊台护士必须仔细询问,准确分科,避免病人跑冤枉路。据悉,从上午8时到下午2时,急诊科共看了50多个病人。

  付晓玲旁白:以往进医院就挂号看病,想不到简单的分诊也有这么多学问。

  第二站付晓玲来到急诊科的抢救室。刚走到门口,她就退了出来:“我还是不进去了。”当了多年病人,付晓玲看着里面的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抢救设备,心里有点紧张。

  此时护士推着一个中年男子进来了,他身上发出阵阵酸臭。这个赤裸上身、皮肤黝黑的男子是医护人员刚从机投一个饭馆旁边接回来的。好心的市民见他走路偏偏倒倒,随后又气息奄奄地躺在地上,于是拨打了120。接回来后,经医护人员仔细询问得知,该男子姓马,来成都打工,现身无分文,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

  护士不顾马某身上发出的臭味,给他测血压,做心电监护。虽然他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但考虑到他的身体还很虚弱,又把他送到观察室输液,等会儿还要给他打饭吃。

  下午3时10分,急救中心接到电话:红运花园有人从高处坠下受伤。3分钟后,外科医生陈康、一名护士、两名工人就带着抢救设备坐上救护车出诊了。作为换位体验的一部分,付晓玲也一同前往。此时室外温度高达30多度,没有开空调的救护车里热得像蒸笼一样。“我们可以开空调,但这样会影响救护车的速度。”陈康解释道。

  

医患换个位让我体会你的辛苦与难处

  一路上救护车拉响警报,朝红运花园驶去。13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红运花园。在周围群众的指引下,医护人员发现草坪上坐着一个浑身鲜血的男子。

  受伤男子姓李,事发时他正站在梯子上,往楼的外墙上钉新的门牌号码。突然梯子一滑,他整个人失去重心,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头上的鲜血把他身上的T恤都染红了,同时他感觉左胳膊一阵剧痛,再也抬不起来。

  “你的头昏不昏,想不想吐?”在询问病情的同时,医生和护士默契配合,很快把李某头上的伤口包扎好。随后,两名工人把他扶上了救护车。

  回到医院,医生给他做了头部CT和X光片检查。

  付晓玲旁白:当医生不容易,当急诊科的医生更不容易。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一旦有病人必须得出去,他们的工作真的很辛苦。医生属于高风险职业,他们手里都是一条条人命,工作时高度紧张,干这一行真不容易。

  热线实录

   刘先生896×××××:我是位癌症病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科的张光全医生为我做了二次手术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他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会准时探望病人,十分敬业。

  余先生880×××××:我到一家医院去检查皮肤病,最后确定为花粉过敏,只开了29元钱的药,但为此做了420元钱的检查。我觉得现在的医生缺乏职业道德,只想着挣钱,其实好多检查都是可以不做的。

  孙女士881×××××:我到一家大医院去看皮肤科,医生开了很多药,全是两盒两盒的开,病好后很多药都还没开封。

  刘先生(医生)891×××××:医患关系到水火不溶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对患者来说认为医院收费太高,但对于医生来说,他的收入与他的付出是不成正比的。

  彭先生(医生)850×××××:医患关系之所以紧张,是因为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病人对治疗效果的期望值过高、社会风气以金钱为中心,以利益为主,医生也受到了影响。

  欢迎读者继续拨打本报热线86613333-1,发表观点、讲述烦恼。

  记者手记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可是铁证!”握着那截黑色缝合线,患者怒气冲冲地闯进医院,对着院办公室里的那个小姑娘大声嚷嚷,“快给我说个清楚!”小姑娘杏眼圆睁:“你这是哪来的东西!”患者头发顿竖,冲到外科办公室,拍桌子让把负责人交出来。外科主任一看那截线顿时心如明镜,“你小子懂个屁!我才懒得跟你说!”冲着那愣小子,外科主任毫不示弱,“你去进行医疗鉴定好了!”“如此铁证你还抵赖!”双方顿时扭在一起,办公室里一片混乱……

  昨日,这可怕的一幕没有发生。因为,患者文质彬彬,医生耐心细致。或许,因为这是一件是非清楚的小事,不需要翻阅病历;或许,医生因为站得住脚而敢于坦然面对。但很多时候,原本简单的事情,会因为双方的不信任、不够善意而变得复杂起来。

  感谢袁光辉,感谢张骏医生,让我们看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得一点都没错。

  文明医患

  医生耐心解释患者频频称是

  昨日,锦江区人民医院一场可能的医患纠纷因为医生的耐心平和化解

  “我要找医院讨个说法。”接到市民袁光辉的电话后,记者昨日下午和他在锦江区人民医院门口见了面。在一家物管公司工作的袁光辉27岁,文质彬彬,很有礼貌。他拿出一个塑料袋,向记者出示了一截黑色的线:“看,这根线是从我身体里冒出来的,我在这里做过手术,可能是手术线没拆干净。”

  袁光辉说,去年12月15日,他在该院做了阑尾炎切除手术,同年12月26日出院。出院后不久,他感到右腹部的伤口有一个黄豆大小的突起,按着有点痛,还有些红肿。前天他用手抠了一下,疤掉了,血水冒了出来。他挤了一下,掉出来一截线。“莫非线头没有拆完?”

  记者以袁光辉朋友的身份,跟他一起来到该医院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听完袁光辉的讲述,立即请我们坐下,并倒了两杯水,表示立即联系办公室主任。几分钟后她回到办公室,说先让外科的张主任看看袁光辉的伤口。

  来到外科,张骏主任及另外一位医生在袁光辉的伤口处按了按,询问他是否还痛。“线是昨天下午才出来的,现在有点痛是正常的,很快就会不痛了。”张骏说,阑尾炎手术中,医生要对伤口进行多层缝合,手术后需要拆除的只是表面那几根线,下面几层线则无法拆除,“总不能为了拆线把伤口切开吧”。而有的人对这种线会产生排异,丝线就会不断地往身体外跑,如果没出现红肿,就等它在体内化掉。如果化不掉,最终会令皮肤出现红肿等情况。袁光辉的情况正是如此。张骏进一步说,人体对一根丝线有排异,不一定会对所有体内缝合的丝线都会排异,他让袁光辉不要担心,但如果伤口又痛了,可随时来医院。

  袁光辉说,他出院时医生并没告知他会出现这种情况。张骏问他,主治医生是否说过,出院后若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可以到医院来呢?袁光辉点头称是。张骏说,医生不可能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告知,再说发生排异的情况也比较少。

  对张骏的说法,袁光辉起初有点怀疑。张骏表示他可以咨询其他医院的医生。袁光辉通过记者向专家咨询,得知张骏所说非虚后,当即表示不再追究此事了。临走时,张骏把袁光辉送到电梯口,让他以后有问题就来医院。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就此化解。

  再拖下去,对双方都是伤害

  言语不和医生病人又杠上了追踪

  “我们不想把这件事情再拖下去,再拖下去对双方没有好处!”昨晚,与三医院产科医生张燕发生冲突的病人胡某的丈夫白某对记者说。而张燕医生以前的两个病人希望冲突双方相互理解,尽快解决这场纷争。

  昨日三医院的产科杨医生、妇科黄医生都向记者证实,在发生冲突前一天下午,胡某前来咨询人流和药流的风险利弊。胡某本来已经签了药流同意书,现在却住进医院保胎。白某回应说,他们本来就喜欢孩子,签了药流同意书是事实,但只要药没有服下去,最后一刻也可以改变主意。

  张燕丈夫告诉记者,白某28岁,自己妻子43岁。28岁的青年男子打一名43岁的妇女,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白某则说,看见妻子受欺负,作为丈夫的他必须挺身而出。昨日下午记者从三医院收费处了解到,到目前为止胡某住院并未交纳住院费。

  昨日两个读者不约而同打进本报热线,说张燕是一个好医生。在成都工作的王海媛是天津人,2003年她怀孕后,在成都市九医院建卡,从那时起她开始接触张燕医生。“张医生特别善良,给病人做完B超后,她都用纸帮忙擦。有一次她发现一张凳子的腿瘸了,专门跑到另一个房间去换,生怕摔着孕妇。”

  2004年1月1日凌晨1时,王海媛突然发作,又怕又急的她半夜给张燕打电话。“别慌,我一早就来。”顾不上元旦休息,张燕答应了病人。当天清晨6时,张燕就从家里赶到了医院。

  家住新华公园附近的陈女士是在2004年与张燕认识的。怀孕之初,陈女士诊断出来是中央型前置胎盘,属于高危妊娠。怀孕3个月后,由于一直出血,异常紧张的陈女士在张燕那里建卡。“张医生从来没有给我施加压力,而且非常替病人着想,我怀孕到生产她没有给我开过一颗进补的药,开的处方全是食疗。”

  2004年11月3日由张燕主刀,陈女士的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虽然出血比别的产妇多,替产妇着想的张燕告诉陈女士,“你可以不用输血,多吃点枣子炖鸡就补回来的。”

  之后张燕被调到了三医院,陈女士曾经带病人去看过病。她发现病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着她,张燕比以前更忙碌了。“张燕一个上午要看30多个病人,不能苛求她五星级服务。医生太累了,她也是人啊。请你给患者带话,张医生的人品好,态度好,就是性子有点直。医患双方应该相互理解,不要继续误解下去。”陈女士对记者说。

  昨晚记者把陈女士的话带给了白某,他表示也不想把这件事情再拖下去了,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记者随后与张燕丈夫取得联系。“再等一等,让我再考虑考虑。”他没有明确表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