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江东桥修旧如旧古韵仍迷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10:33 海峡网-厦门日报

  乡土解密

  目前抢修工作正加紧进行,将修建5座老桥墩、9座残基墩,

  保留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10条重200多吨的老桥板

  

江东桥修旧如旧古韵仍迷人(图)

  江东桥修复方案效果图。

  

江东桥修旧如旧古韵仍迷人(图)

  被洪水冲断的江东桥。

  6月19日,江东桥工地一派繁忙和紧张的景象:工人正吊起工字钢安装在悬空的桥板下,潜水员下水拧开第五个古桥墩的金刚墙围堰的螺丝钉,以把金刚墙拆撤下来。漳州市文管部门正为延续江东桥的人文历史而辛勤努力着。

  200吨重的古桥板幸好无恙

  今年6月,九龙江北溪洪灾泛滥,江东桥几度危难。6月2日,大桥西岸护坡被大水淘空,第一个桥孔被冲断,6条老桥板被滚滚的洪水冲入九龙江,桥身断了十多米。6月9日,固定在断桥板下的四根工字钢被洪水冲走,悬空的桥板出现20多厘米的裂痕。

  洪灾发生后,所幸的是那些每条重达200吨的老桥板没有被冲毁。漳州文管会杨丽华主任说,否则这座国家级文物古桥就失去意义了,700多年前所建、200多吨重的多条石头板是最珍贵,是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这次冲走的是比较小的桥板6条老石板,目前,这6条老石板已大多被吊上岸来,但是这些原12米长的石板有的已断成好几截。文管部门将尽快邀请专业部门进行保存和修复。

  启动应急方案保护古桥墩

  事件发生后,漳州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到现场勘查,及时上报抢修应急方案,并立即加强抢修。目前已运载600多立方石头,填下被淘空的坡岸。为了让随时可能断下的桥面不至于砸坏古桥墩,专业人员制订了一套临时的抢救方案,就是在桥墩与坡岸之间斜立几根支顶,材料采用工字钢,这样把可能断裂的桥面支撑住,让它不要再发生变化。即使水泥板掉下来,也不会直接击打古桥墩。漳州文管部门趁近来天气转好,暂时拆除架设在第五个桥墩的围堰,以防止桥墩被冲击。

  重点保留10条老桥板

  漳州文管会主任扬丽华告诉记者,目前维修方案基本不会改变,只有西岸的墙体必须重新设计。根据国家文物局两年前就批准的第二套修复方案,下一步将把悬空的桥面炸掉,其余的水泥桥面一直拆到第五个桥墩,减少古桥桥墩所承受的压力。然后在第五个古桥墩上面做个台阶,在台阶处做个桥亭。杨丽华说,江东古桥全面修复时,将修建5座老桥墩、9座残基墩,建立2座支撑老桥墩的金刚墙,保留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10条重200多吨的老桥板,将恢复3座桥亭和桥栏杆,把江东桥维修成一座文物观赏桥。目前,修复方案正等待国家文管局的批复。

  记者手记

  

  究竟是谁毁了江东古桥

  在近几天的跟踪采访中,记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这座历经700多年历史的古代名桥遭此劫难呢?连日的强降雨是江东古桥发生坍塌的主要成因,但造成坍塌的因素还很多。有关方面负责人认为,古桥周边的环境长期被人为破坏,也是造成古桥坍塌的另一个原因。多年来,对古桥周围滥采滥挖,造成古桥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河床变化,水位相差很厉害,产生了左岸跟右岸被冲塌,右岸坍塌,桥被破坏掉了。在现场,记者眼见在塌桥上游数十米,就有一个大型的采沙堆积场。周围还有多家大型堆沙场,捞沙船从江东古桥经过,大型的铁壳船不时地撞击桥墩,肯定会对古桥产生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古桥周围的采沙现象及环境整治,并没有随着古桥的修缮而同步进行。当地民众保护江东桥的意识也没有唤醒。

  在江东桥水下维修出现罕见大深坑后,文物部门专家心情沉重地说,江东桥周边生存环境不整治,哪怕国家耗资1000多万元进行维修,也难保古桥安全!

  相关资料

  

  江东桥:世界最大的石梁桥

  江东桥原名“虎渡桥”,位于九龙江北溪下游漳福公路干线上,西距漳州16公里,是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并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福建四大石桥”。上世纪八十年代,江东桥被《世界之最》书籍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溯源:南宋郡守开建桥历史之先河

  据《龙海风物志》记载,江东河“两岸峻山对峙,万壑并趋,江宽流急,波涛汹涌,驾舟渡江,进寸退尺,令人眩目怵心”。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郡守赵逖伯在江东河以联艘建造浮桥,开创建造江东桥历史之先河。嘉定七年(1214年)郡守庄夏始于此垒石为墩,建造木桥。建成后命名“通济桥”,又称“虎渡桥”。

  宋嘉熙元年(1237年)木桥被火烧毁。漳州郡守李韶倡议改建石桥。造桥历时三年又一个月。宋代陈让在《重修虎渡桥记》中描述江东水:“东奔如雷霆,入地深不可测,则立址于重涛悍流之中,似非天匠鬼工,莫能措手。”这些记载说明这里渡江、架桥之艰险。

  谜团:二百吨巨石是如何架上桥墩的?

  江东桥自肇建以来,几经兴废,历时700余年。经元、明、清各代,石桥又屡毁屡修,据史书记载共有十余次。特别是明嘉靖十八年侍卿王石沙发动再兴修,并由郡守顾四科募民施工,隔年冬,新建的石梁桥即告落成。梁石最重的近二百吨。在古代要开采如此巨大石梁,其难度是不可设想的,而用什么工具,运到江边,架上桥墩,至今还是一个谜。

  评价:李约瑟称它全球独一无二

  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江东桥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桥梁文化研究具有举世瞩目的价值。2001年,江东桥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江东桥以其桥梁跨度大、桥板长、重量重(石板条长达18米,重达100多吨,最重达200多吨)占有重要地位。

  江东桥在世界桥梁史上,也有显著地位。如英国的李约瑟博士亲临考察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评价:“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和国外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可同它相比的。”

  本组图文/见习记者 黄树金(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