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连报纸让2000余人售报就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2:23 大连晚报

  

大连报纸让2000余人售报就业(图)
大连报业集团阳光使者昨日来到马栏广场,报商细数与大连报纸共风雨的岁月,更感慨报纸给了他们再就业的机会

  大连报纸让2000余人售报就业

  ■文/首席记者张晓帆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大连人当然看家乡报!”几日来,随着大连报业集团阳光服务月拉开帷幕,随着身穿蓝马甲的阳光使者走向各个报摊,走近各位读者,这句话,已成为报业集团5家媒体共同的宣传语,成为挂在报商嘴边的知心话,更成为大连市民琅琅上口的真实感受。

  “大连日报,真知引导生活”,“好人好报,晚报情怀”,“新商报,读到的魅力”,“北方体育,体育给你健康生活”,“大连法制报,助你平安”……这些大连人耳熟能详的报纸,每日伴着大连人晨起,伴着大连人思索、行动和创造,已成为大连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大连媒体之于报商的作用,不仅仅是阅读资讯那么简单,它意味着生活的依靠,意味着全家人的饭碗和对生活的希望……

  集团1.4万份报纸占售报总量80%

  带着大连报业集团5家媒体的关切与记挂,带着几千名报人的责任与使命,昨日,大连报业集团采编、发行代表们,来到马栏广场,进入阳光服务月活动的又一站。

  零售员刘强负责集团几家报纸从西南路桥至堂棣沟这片的零售,“这片地方有其特殊性,属于城乡接合部,外来人口多,企业下岗职工多,住宅区密集。”刘强告诉记者,每天大连报业集团都有1.4万余份报纸在这片地区上市,占此地100多个报摊总销售量的80%以上。可以说,这百余报摊的每日“销售业绩”取决于集团5家报纸的销量。

  刘强性格爽直,他在这片很有人缘。每天不到3时就来发报,还要分两趟骑摩托车将自己负责的1500份报纸送到西南路附近,刘强干得很辛苦,但他却很快乐。“我跟报商们好着呢,大妈大娘管我叫干儿子,大姐大妹子不是叫我哥就叫我弟,我们就像一家人似的。”刘强说,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亲密关系,服务才变得“无间隙”。

  细数与大连报纸共度的风雨岁月

  43岁的李文波是位转业军人,来到大连后,他没有到单位上班,而是自谋职业。“我妻子最早支起了报摊,那是1996年,干报摊的还很少。那时候,全马栏广场才能卖几百份报纸。”李文波回忆起了过去,“可以说,我是跟着大连报纸一路风雨走过来的。”李文波还曾做过马栏这块的“报纸代理”,每天拿报,再分送到各报摊。1997年,他支起了自己家的第二个报摊,正式成为一名报商。“从2002年开始,这大连的报纸火了起来,两个报摊一天能卖五六百份!”李文波笑着说,他与妻子都算是失业职工,多亏了有报纸可卖,才让全家人不愁吃穿。这不,因为儿子面临初升高,他们特意把老母亲从黑龙江接过来,一方面照顾孙子,一方面也打个帮手。

  记者发现,李文波的报摊人气极旺。他还在摊上摆了个喇叭,不停地宣传着“大连晚报、新商报,内容精彩最好看……”将大连两份都市报搭配起来卖。一些老客户经过时,递过钱来不用发话,两份报纸就递过去了。“我的这两个摊子,每天晚报、新商报加起来,能卖600多份!”

  大连报纸解决2000余下岗工就业

  王新明在马栏支了3个报摊,分别由妻子、本人及丈母娘经营。他的报摊简单,一辆小推车、一块木板、一个马扎;卖的报纸种类少,不过四五样,每天上午10时收工。“就这样,我们3个摊每天都能卖出600来份大连报业集团报纸。”王新明说,儿子现在开发区读大学,每年光学费就2万元。“如果不是有报摊,有大连这几家好报纸,哪能供得起他读大学啊。”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市共计1500个报摊,由近3000人经营。经营者的构成为下岗职工、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其中下岗职工占了80%左右。这些报摊每日的收入中,80%以上来自于大连报业集团5家报纸。“我们很感谢大连报纸,你们的发行量越大,我们的饭碗就越‘铁’。”一位报商由衷地说。

  为大连市民提供最新最全的资讯,是大连媒体一直追求的目标,而为大连的弱势群体解决一些最实际、最基本的困难,为他们创造一个就业渠道,给他们提供一个养家糊口的桥梁,是最令大连报人感觉欣慰的。

  图片说明:这位残障人卖上报后,还供养了上大学的弟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