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瓦砾中,上海人奔走救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15:00 新民晚报

  

瓦砾中,上海人奔走救灾

  昨天下午,张信东终于在本报见到了恩人。6月24日本报A13版刊登了《恩人,我要给你鞠一躬!》一文,短短2天内,45位读者打来电话,其中大部分人都曾是上海医疗队的成员,还有随部队赶到唐山救援的上海兵,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昨天下午,其中4位读者应邀来到本报,张信东当场泼墨挥毫,以艺报恩。大家还相约,有机会一定
要重回唐山。

  “红灯笼”发出集合信号

  “上海医疗队至少3000人!”张新法是当年上海市卫生局的工作人员,地震发生后,由3位卫生局工作人员和4家医院院长组成的7人先头部队,当天晚上就赶到唐山,为迎接第一批医疗队作准备。作为医疗队副大队长,张新法在筹备完4家抗震医院后,于当年9月底返沪。

  唐山机场是总指挥部,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都先集中在此,然后奔赴各自的驻扎点。上海第一批医疗队有1700多人,来自全市近50家医院,所有人都是自愿报名,很多人来不及和家人道别,就乘上了开往唐山市丰润区的火车,随后分乘30多辆军车到达唐山机场,最后以医院为单位,赶往唐山市34个驻扎点。

  之后几天,医疗队陆续抵达唐山,飞机频繁起降,整个机场就像个公共汽车站。晚上,为了让抵达的上海医疗队及时找到指挥部,张新法和同事想了个办法。他们用红布包住手电筒,挂在树上,然后乘坐吉普车在机场里兜圈,一看到上海医疗队,就用高音喇叭通知他们到“红灯笼”下报到。

  露天接生连跪5小时

  当年华东医院妇产科助产师唐臆萍,就是第一批医疗队的成员。她和其他11位医护人员一起,7月29日晚就抵达了唐山,驻扎在开滦煤矿研究所附近。唐山白天气温高达40℃,医护人员没有水喝,只好挑来井水、游泳池水,甚至阴沟水,加热煮沸解渴。尽管条件极其恶劣,但医护人员在2周内挽救了无数生命。唐臆萍还亲手为一名受伤孕妇接生。

  那是震后第3天,有人用担架抬来一位孕妇。原来,地震发生时,孕妇正在附近一家医院内待产,就在医院大楼坍塌前,她从5楼纵身跃下,侧面着地,奇迹般仅受轻伤。眼看孩子就要降生了,唐臆萍当即决定露天接生。孕妇躺在铺着报纸和塑料布的地上,唐臆萍跪在旁边,外科的同事不停地给年轻的唐臆萍打气,“放心,万一难产,还有我们呢!”天暗了,有人拿来了煤油灯。微弱的亮光下,男婴出生了,嘹亮的啼哭伴随着医生们的欢呼,回荡在劫后余生的唐山上空。此时,跪了整整5个小时的唐臆萍已经站不起来了。说起这段往事,唐臆萍很遗憾当初没有记下孩子母亲的联系方式,“如果有机会重回唐山,我希望能找到这个亲手接生的孩子。”

  夹道欢送致“交通堵塞”

  地震发生时,当时21岁的王俊国是第二军医大学学生,随第二批上海医疗队前往唐山,驻扎在开滦煤矿附近的林西广场。作为第二抗震医院唯一的一名通讯员,在长达8个月的救援中,王俊国包下了所有的后勤工作:为医疗队队长准备车辆,联系驾驶员;冬季气温降至零下20℃,负责送煤并安装取暖设施;时常去条件较差的灾民家送药,或把伤员接到医疗队来;策划医院团支部与当地小学生的联谊活动,带孩子们来医院帮忙。回上海之后的2年里,他一直和其中一名学生保持书信联系。

  最令王俊国难忘的是,8个月后医疗队离开时,当地老百姓夹道欢送,他们跪在马路边,把苹果、鸡蛋塞到车上,军车前行的速度,比步行还要慢。

  高温下救人晕倒2次

  王震良,当年在沈阳军区某部的上海兵,地震发生第二天早晨6时,他乘坐军车抵达满目疮痍的唐山,驻扎在唐山第十四中学。当日,王震良所在班的9位战士,来到华新纺织厂搜救伤员。厂内4层宿舍楼震后塌了一半,钢筋裸露在外,当战士们从楼上救出伤员,抬出尸体后没多久,余震发生了,整幢宿舍楼轰然倒塌。

  在没有任何器械帮助的情况下,战士们常常赤手空拳搬运沉重的瓦砾,手指血肉模糊。为了找寻被埋在废墟里的伤员,战士们常常半夜出动,带着浸了酒精的口罩,在一片死寂中听声音,找寻生存者直至天亮。炊事班做的粥,挑来的水,总是先分给有需要的灾民,战士们都吃不饱。高温下,许多战士都体力透支,王震良就曾2次晕倒在救援现场。3个月之后,部队撤离。1年后,王震良转业回到上海。

  见习记者徐轶汝

  张信东(中)挥毫写就“神医降福”,感谢恩人陈意俊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