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胜似亲人的孤儿情永远留存他们心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02:58 东南快报

  拍摄时间:1981年春节

  拍摄地点:福州西湖公园

  讲述:潘其彬老先生(79岁)

  记录:实习生林佳丽记者施焕军

  图片翻拍:记者刘彬

  1934年,7岁的潘其彬被送到当时的福建孤儿院,开始了他15年的孤儿院生活,直到1949年参军。

  讲起孤儿院,最让潘老先生感怀的,是大家的手足情深。

  如今,原址在福州仓山下渡的孤儿院已不复存在,但半个多世纪以来延续的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手手足情,却永远留存在他的心间。

  

胜似亲人的孤儿情永远留存他们心间

  没有血缘

  感情却比亲兄妹还亲

  7岁时,母亲病逝,我进了孤儿院。

  进孤儿院的孩子都经历过苦难,所以我们都倍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手足之情。

  记得年幼的陈元勋刚到孤儿院时,因为初次离家,思母心切,所以经常哭,老师和同学们经常主动来安慰他。也应了那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都很快懂得并学会了照顾人。

  我们都是苦孩子,各自背负着一段沉重的苦难聚到了一起,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我们,感情却比亲兄妹还要亲。

  兄弟们一起吃饭、睡觉、读书、游戏、劳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胜似亲人的孤儿情永远留存他们心间

  

胜似亲人的孤儿情永远留存他们心间

  福州沦陷

  逃难路上一个都没少

  1944年10月,福州第二次沦陷。

  孤儿院男生部被迫迁往古田县,和暂时安置在平湖报慈寺的女生部会合。

  当时孤儿院只剩下几个老师,我们这些无依无靠的孩子,更多的是靠身边的兄弟姐妹。那时我负责厨房后勤,把仓库里的米分给大家后,120多名学生分批开始了长途迁徙。

  第一天只走到洪山桥,可第二天一听到日本兵来了,我们就慌得没命地跑。我那一组有10多人,最小的才6岁,也是全校年纪最小的。

  逃难的路上困难重重,没有饭吃就吃树皮、草根,到各地政府讨;年幼的走不动了,大同学就背着,手拉手向前走。

  到了古田境内,路变得更不平坦起来,窄小的山路也为防备敌人追击,而被挖出大坑,只有一根圆滑的独木桥通行,我们只好小心翼翼地牵着手行进。

  幸运的是,没有人遭遇意外,10多天后到了古田。虽然是分批上路,但最后抵达古田时,奇迹般的,一个都没有少!

  潘老先生说,解放后,孤儿院很多人去参军,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1981年孤儿院同学会成立,他成了第一任会长。

  每逢聚会,远在外地甚至国外的同学也都要赶回来,一同追忆在孤儿院的童年时光,彼此泪光涟涟。

  潘老先生说,可惜他不是作家,不然对孤儿院的回忆,可以写成一本沉甸甸的书。因为这段童年时光,质朴之情,一世难忘。

实习生 林佳丽 记者 施焕军 记者 刘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