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省劳务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400万打工者年为新农村建设注入资金200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5:17 山西日报

  本报讯(记者米厚民) 盐湖区乔阳村农民王长法,去年在北京打饼子收入5万元,靠打饼子的收入,他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在乔阳村,共有630余人在外打饼子,全村仅此一项年收入1600万元,户户盖新房,家家达小康。富裕后的农民把打工赚的钱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投资150万元打了8眼深井,铺设田间输水管道1.3万多米;投资80万元,硬化了全村的大街小巷;投资30万元,通上了自来水;投资35万元,建起了舞台和图书室。

  “像乔阳村这样,我省400万农民打工建设新农村,每人每年平均工资5000多元,年赚回资金200亿元。”省农业厅科教处田伟处长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缺乏发展资金、产业支撑较弱等难题,而发展劳务输出、培育劳务经济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永济市田村,这个不大的小村子,靠简单的农村家常饭“扯面”“饺子”走南闯北,全村520名劳力就有430多名在外从事餐饮、运输、建筑生意,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600元,全村仅在农行设在村里的代办站存款就达到了700万元,打工创业为田村新农村建设积累和筹集了大量资金,全村购置了15辆小轿车,家家普及了摩托车、电话,户户盖起了新房子。

  新农村建设需要培育新农民,而劳务经济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外出务工人员经过城市文明的洗礼,转变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致富信息和先进技术,特别是经受过市场风浪洗礼的返乡人员则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沁源县青年农民康国华,在太原打工学会了摩托修理,回到家乡办起了摩托修理店,历经10年辛苦,现在已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华英摩托城”的老板,安排农民10多人。平顺县刘家沟村农民冯杰斌,19岁时闯荡北京,从开小饭店做起,积蓄了一些资本后,回乡建起了选矿厂,固定资产已达到600多万元。他致富不忘家乡父老,捐款1万元资助修路;免费为村民提供煤炭60吨;春节时为村里的贫困户送去万余元的白面和过年物品。

  目前,全省稳定有序转移机制初步形成,农民逐渐从自发无序流动,向依靠信息引导和劳务协作,通过政府和中介组织有序流动转变。长治市对转移劳动力实施系列服务,一次性给转移劳动力办理流动人员登记卡、计划生育状况卡、外出务工许可证等有关证件,及法律法规劳务手册,确保外出人员身份合法,来去便捷。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