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慈善救助何时走出“穷帮穷”怪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8:2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济南6月27日讯来自省慈善总会的消息:到今天为止,我省“慈心一日捐”已收到善款4亿多元。令人欣慰的数字背后,却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捐款人大多数来自工薪阶层,生活优裕的“富人”寥寥无几。

  据统计,我省现有城市低保对象63万人,农村特困群众、五保供养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120多万,60岁以上的老人1100多万,残疾人350万,每年还有约200万灾民。要基本满
足上述困难群体的要求,每年需投入资金20亿元左右。省慈善总会有关人士指出,改善困难群体的生活是政府职责所在,除此之外,还需要发动和依靠社会的力量,在根据个人能力和贡献进行第一次分配和国家通过税收和财政经济杠杆进行再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分配——民间救助等。通过这三次分配,使广大困难群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获得起码的生活和发展机遇,从而缓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据统计,从2004年至今,我省“慈心一日捐”已接收善款12亿多元,数百万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省慈善总会发布的“爱心榜”显示:这些善款主要来自全省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部分国有企业,以工资收入为主的普通市民、离退休老人甚至大中专学生占了目前捐款人总数的90%以上。一些掌握着巨大社会财富的企业家却鲜见身影。

  另外,慈善本应是民间行为,但眼下,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善款的募集还高度依赖于行政力量,广泛意义上的民间慈善行为远未形成。某市慈善总会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慈善总会成立后,他们曾多次对上门求助的大病患者等困难群众进行救助;上门捐款的人中,绝大多数是收入有限的工薪阶层,有的甚至是靠摆小摊为生的下岗失业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慈善救助仍处在“穷帮穷”阶段。

  我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一位专家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民间慈善组织发展还远未成熟,加上受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及传统的“不露富”等旧观念的影响,富裕阶层投身慈善事业还有种种不便和顾虑,这有待于良好的民间慈善氛围的形成和相关制度的配套完善,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