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DNA检测称欧亚西部劳工曾参与建设兵马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02:25 新闻晨报

  □据新华社西安6月28日电 最近,中国科学家在对秦兵马俑坑旁一个“劳工墓”里的50个“劳工”进行DNA研究时,发现一个个体具有“欧亚西部特征”。

  ■“洋劳工”来中国比张骞出使西域早近百年

  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陕西省考古所研究员段清波说,在即将发表的一篇题为《秦兵
马俑劳工墓人骨DNA初步分析》的论文中,科学家在初步认定古DNA的基础上,通过与部分现代人线粒体DNA数据的比较参照,对所研究样品单倍群归属进行了初步确定,“发现一个个体具有欧亚西部特征”。专家认为,这是首次发现“洋劳工”在2200年前已“来到”中国腹地,比张骞到西域(中亚)早了近百年。

  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研究的西北大学考古系主任王建新教授说,这个“洋劳工”的出现,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谭婧泽副教授说:“从人种学上讲,欧亚西部的人就是欧洲人。其时(也就是
秦始皇
在位之前),东西方大规模的人群交流很少,但是小规模的人群交流是有的。”

  秦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修建了30多年,陵园面积50多平方公里,动用劳工70多万人。

  段清波说,秦兵马俑“劳工墓”遗址距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约500米,是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考古队2003年初清理一处为秦始皇陵烧制砖瓦的窑址时发现的,内有百余具人骨架,是两千年前为修建秦始皇陵而死的劳动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张君在现场进行了观察鉴定。121个个体均为15岁以上的成年人,人群的平均死亡年龄仅仅24岁。

  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徐智说:“秦兵马俑劳工个体中出现的这些‘欧亚西部成分’表明,在汉代丝绸之路繁荣之前,东亚人群和欧亚西部尤其是中亚地区的人群可能已发生了较为频繁的联系,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基因交流。希望这个结果能由其他实验室进一步佐证,以便做到百分之百。”

  谭婧泽说:“这个‘洋劳工’,一种可能是被人抓来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身上虽有欧亚西部成分,但不是第一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