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深圳中小巴明起全部退出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5:33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30日是中小巴服务于深圳经济特区的最后一天,不论你喜欢它还是讨厌它,从明天起,你再不会看见这道备受争议的绿色风景在特区内流动。

  开到哪旺到哪曾是开路先锋

  1989年,特区改革开放第九年,深圳速度带来了人口膨胀,乘车难成为与装电话难、小孩上学难并列的三大难题之一。“大巴根本满足不了需要!”于是,中小巴出现了。政府鼓励企业和民间投资,401路、411路(原11路)、402路……相继上线,中小巴承包运营的历史开始。那时,不管是柏油路还是土路,都可以看到风尘仆仆的中小巴,烈日下狂奔,招手即停、便宜省时让深圳人很快接受了这个新兴事物。

  10年之后,中小巴已经占深圳公共交通运输量的1/3,成为不折不扣的主力军团。“我们开到哪,哪的商业就旺。”司机老吴说,当时中巴不能走深南大道,需要绕道华强北,这让华强北交通便利起来,商业也越来越旺。出租车不愿去的下梅林,当初也是由中巴充当的开路先锋。

  乱闯乱跑形象差变成臭豆腐

  “不过,随意停靠方便了个别乘客,也加重了城市交通的负担。

  ”对此,不少老司机都说,那时中小巴就像块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乱闯乱跑,坐着方便快捷。

  中小巴何时变成“臭豆腐”,说法不一。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司机的薪水与客运的趟数挂钩,加之当时管理体制落后,中小巴慢慢变成了车外破、车内脏,而宰客、甩客、违章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小巴形象。

  2000年,深圳开始重拳出击,力图规范中小巴的运营,从“四定管理”到“三改一加强”,政府试图教育好这个淘气的“孩子”。同年,深圳又首次推出了公共中小巴行业违章末位淘汰制度,51名公共中小巴驾驶员因违章次数过多被吊销营运车辆驾驶准许证。同年11月,政府严禁中小巴超载,一时成为市民讨论的热点问题。中小巴快速便捷的优势正随着市场逐步规范而减少。

  政府决心解决问题再三出手

  两年后,深圳提出中小巴必须按站停靠,将中小巴招手即停即落的传统优势打破。“我们不习惯,市民也不习惯。”有老司机回忆当初刚实行该政策时,有些脾气火暴的乘客因为没有在指定地点下车,抄起酒瓶子就和司机扭打成一团。

  在司机和市民艰难适应的同时,深圳市政府下定了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巴问题。

  2002年,媒体披露,深圳将逐渐减少特区内中小巴数量,目标是到2005年中小巴数量减少到1500辆,提高空调车的比例。这吹响了中小巴退出特区的号角。

  一石激起千层浪。十几年形成的乘车习惯一时难改,当中小巴线路逐渐减少时,不少市民和专家都提出了反对意见,“为什么香港还保留,我们就不能保留”、“中小巴退出未必符合实际”。质疑的声音一直延续到今日。

  中小巴在争议声中退出特区

  中小巴退出方案出台,淘汰一批、转移一批、转换一批的“三个一批”,这个政策不仅让关内的公交企业紧张了起来,置换大巴需要资金,同时也让关外的运输企业紧张了起来。2005年4月,媒体报道,“三个一批”方案实施后将有600余辆车转移到关外,该消息引起了宝安、龙岗两区公交企业集体反对,认为这将加重两区公交的恶性竞争。

  此后,关内的公交企业联名上书交通部门,希望延长退出时间,该申请在2005年年底通过市政府批准。截至去年8月,本报记者在采访时,深圳仍有五成受访的市民反对中小巴完全退出特区。2005年11月,深圳传出消息,原定于2005年底完全退出特区的中小巴,推迟到2006年6月30日。

  但即便是在最后的6个月里,中小巴也是是非缠身。今年2月,深圳交通部门在媒体上公布计划开通的36条大巴线路,交通信息中心一天就接到电话300余个,“404路中巴停运后,从红宝路去火车站很不方便,能不能开通代替404路的大巴线?”其中多是建议延长规划线路始发站和大巴能覆盖到中小巴退出后的线路。

  但从今天之后,对中小巴应否退出特区的争议已无意义,因为今天就是特区中小巴的最后一天。从明天起到8月30日之间,30条大巴线路将陆续投入运营。

  那时中小巴司机工资很高

  回忆人:司机邹强杰□中小巴驾龄:13年□所驾线路:403、402

  12年前,在揭阳老家跑长途客运的邹强杰第一次开车到深圳,“我们跑一趟赚两百块,那时深圳的司机工资就很高啦。”深圳中小巴司机一月能赚到五六千元,“揭阳一个局长的工资才500元。”于是,1994年深圳招收中小巴司机时,邹强杰就辞去了老家的工作,来到深圳跑起了营运。

  “开始我们就住在铁皮房里,热得要命,”邹强杰与几个司机合租房子,每天早上6时30分出车,一直干到晚上9时30分。车里没有空调,开趟车汗流浃背。

  “我尝到了甜头也尝尽了苦头。”老邹说,和他一起进公司开车的司机共有30多名,有的干了两三个月就走了,或者干几年转行做了生意。但老邹一直都在开中巴,不同的是原来开403,现在开402路。

  经过12年的两地分居,老邹去年把老婆孩子接到了深圳,花了十余万元在八卦岭开了间小店。“如果公司不让我干了,我还可以有收入。”中小巴退出的政策宣布后,老邹曾经离开岗位3个月,“找工作去了。”干了多年的司机,他希望能找一份管理工作,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在他回到车队的同时,也开了这家小店。

  市民眼中

  常想在午夜12点再坐415路

  □回忆人:市民陈勇

  □首次乘中巴时间:2000年7月8日

  □所乘线路:403、415等路

  2000年7月那个炎热的夏季,当陈勇在白晃晃的阳光下走出深圳火车站时,顺着好心说明道路的市民手指看去,一辆辆绿色车顶的中巴“排队”停靠在路边,“很像老家道路上的那些中巴,有一种的亲近的感觉。”在陈勇看来,在中巴的狭小空间里有着自己初到深圳起步时的所有第一次的记忆:第一次在飞奔的车上浏览城市的高楼大厦;第一次逛深圳最热闹的华强北;第一次将女朋友接到自己的小窝里……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从在关外的单位坐车到华强北逛街。“那好像是刚来深圳时我和女朋友唯一的娱乐方式。”因为经济并不宽裕,陈勇从来没有打过车,每个周末,都是早早起来,和女友在住处的门口买上两个面包,一边啃着一边等车。从坂田到市中心区顺利的话要四五十分钟,对他们来说,在这一路上欣赏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从荒凉的土地到握手楼再到绿树浓荫的深南大道、人头攒动的步行街,是一种特别惬意的享受。

  对于陈勇来说,深圳的美丽和幸福,往往难以在高楼大厦中寻找到。“比如说,我现在常常开车在深圳转悠,可每次经过深南大道的时候,满脑子想的就是,不要堵车不要堵车,根本没有心情看外面的景致。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拥挤的中巴上能够拥有的心情,在有了自己的车后反而不见了。可能因为只有在那时候,我才觉得自己离这个城市更亲更近吧。”

  对于中巴退出特区,陈勇在感慨中有一种深深的惋惜,“可能感觉是自己和这个城市一起走过的一段路要成为历史了吧,很不舍的感觉。就好像我现在常常有一种冲动,在午夜12点的时候再乘坐一次以前做过几百趟的415路,在深南大道上享受深圳的夜风迎面吹过的那种畅快感觉。可能只有在梦里成行了吧。” 南方新闻网 记者 任笑一王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