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弘扬湘籍共产党人精神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1日07:51 红网-湖南日报

  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85年的光辉历程。85年来,三湘大地风云际会,英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优秀共产党人。他们中有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李富春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以蔡和森、夏明翰、向警予、邓中夏、杨开慧等为代表的革命英烈;有以雷锋、欧阳海、罗健夫、龙清秀、郑培民等为代
表的英雄模范人物。这是一个特殊的战斗群体,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支优秀的生力军。

  在长达85年的漫长奋斗历程中,湘籍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在实践中铸就了一种可贵的精神,这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畏的创新勇气、执著的公仆情怀、忘我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凝聚了历史精华,反映了时代要求,体现了人民愿望,洋溢着浓郁的湖湘特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恒久的生命力。它是三湘儿女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激励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共产党员奋发向上、永葆先进性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坚定信念,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灵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和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85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最根本的就在于她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湘籍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为之献身的精神显得尤为突出。夏明翰就是典型的例证。

  夏明翰出身于衡阳的一个官宦世家。学生时代即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192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1928年3月,夏明翰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临刑前,他挥笔写下了一首气吞山河的绝命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为信仰献身、为主义流血,刀斧加颈而眉不皱、心不悔的英勇气概,以及他留下的这首千古绝唱,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去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湖南人性格倔强,有一股子不服输的“蛮”劲。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信念坚定、宁死不屈的湘籍共产党人不计其数。我党早期著名领导人蔡和森,模范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工人运动领袖郭亮,毛泽东的战友和夫人杨开慧,还有陈觉、赵云霄夫妇……无一不是在生死考验面前为献身理想而写下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人生篇章!

  在和平建设时代,湘籍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并为之不懈奋斗。

  湘乡籍模范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工作者罗健夫,1969年在陕西受命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图形发生器的研制工作。经过艰苦努力,他分别在1972年、1975年完成了Ⅰ型、Ⅱ型图形发生器的研制任务,紧接着又向Ⅲ型图形发生器发起冲刺。1981年10月不幸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面对死神,他以惊人的毅力将Ⅲ型图形发生器的有关疑难问题总结整理,向他的接替者一一交待。最终因劳累过度导致病情恶化,过早离开人世。这位优秀共产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将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的神圣诺言。

  坚定的信念是勇气,是气节。湘籍共产党人正是以对共产主义和革命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用热血和生命铸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今天,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湖南,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就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尤其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敢为人先,勇当探索创新的开路先锋

  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而敢为人先正是湖南人特有的气质。湘籍共产党人秉承了这一文化基因,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他们身上都始终闪烁着这种可贵的创新精神。

  毛泽东就是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杰出代表。这位从湖南湘潭走出的革命领袖,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为寻找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众所周知,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初是以苏联十月革命为蓝本的。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某些领导人照搬苏联经验,结果使革命遭受了严重损失。毛泽东认真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沿着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管理模式上都打上了苏联模式的烙印。毛泽东通过深入研究,敏锐地提出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联经验。可以说,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走自己的路”的中国共产党人。

  创新是对已有结论的质疑和挑战,有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湘籍共产党人不信邪、不怕压,敢冒风险,敢闯“禁区”。上个世纪50年代末,湘籍共产党人、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曾希圣冒着撤职丢官甚至进监狱的危险,在安徽率先实行了“以户计工,多产多得,超产奖励,减产赔偿”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结果使安徽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在极左思潮泛滥的60年代,曾希圣推行“责任田”的做法中途夭折,其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职务也被免去。曾希圣为了老百姓的利益甘冒风险、勇于创新、置个人安危荣辱于度外的精神,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充分体现。

  今天,全省人民肩负着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我省从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历史任务,既有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推进新型工业化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需要我们大力弘扬老一辈湘籍共产党人不拘泥于已有结论、不沉湎于既得经验的开拓进取精神,争做探索创新的开路先锋。

  三、服务群众,彰显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都应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为数众多的湘籍共产党人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记挂在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表现了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民领袖毛泽东无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首倡者和模范实践者。而作为他的战友,刘少奇同样是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刘少奇在党内外享有崇高威望,而在老百姓心目中却是一位平民领袖的形象。1962年,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说:“一切共产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刘少奇一生特别体恤群众的疾苦,关心群众生活。在早期从事工人运动时,他就竭力提倡重视工会组织的作用,关心工人的切身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深切关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为国民经济适时调整和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革”中,刘少奇蒙受了不白之冤,逆境中他仍为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和人民的和平幸福而顽强抗争。“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刘少奇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

  革命领袖如此,普通战士也不例外。上个世纪60年代,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他就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雷锋1940年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饱受欺凌和生活的磨难。1949年湖南解放,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雷锋获得了新生。雷锋从新旧社会的对比中感受到党和人民的温暖,决心以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他学习勤奋刻苦,肯挤肯钻;工作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尤为可贵的是,雷锋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那里。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把自己火热的青春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雷锋精神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进入新时期,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湘籍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未变。党的好干部郑培民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郑培民虽不是生在湖南,但1970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湖南工作,从此便与湖南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担任领导职务的20多年里,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和崇高品德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郑培民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他常说:“当官的最高境界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而不是享清福。”他在1990年至1992年担任湘西自治州委书记期间,为了把工作抓紧抓实,经常自备干粮、自带被褥住进乡下最苦最穷的农家办点,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真情为民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湘籍共产党人灿若群星。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欧阳海、抗洪英雄高建成、危险时刻挺身而出的刘志艳、老红军喻杰、“扶贫司令”彭楚政、农民科技致富的领头人李常水等,都是人民群众有口皆碑的先进典型。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要体现在加快发展、为民造福上,要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湖南是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这就要求全省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自觉发扬湘籍共产党人服务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精神,深入农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四、艰苦奋斗,砥砺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拒腐防变的重要手段。廉洁自律是一种高尚情操,也是各级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艰苦奋斗与廉洁自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没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不可能做到廉洁自律;没有廉洁自律,也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艰苦奋斗。

  湘籍共产党人是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英雄群体,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涌现出一大批大公无私、廉洁自律的典范。

  彭德怀元帅既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艰苦奋斗、廉洁自律的人民公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崇尚节俭的良好品格。革命战争年代,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没人敢设宴招待,因为他不但不吃反而要严厉批评。在西北战场,身为野战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仍与普通战士一起吃大灶。从朝鲜战场回国后,身为国防部长的他,住进中南海一所破旧的房子里,办公室还漏雨,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翻修和粉刷,均遭彭总拒绝。后来考虑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有关部门建议给他盖两间房,可彭总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工作上我们要挑重担,尽量多做;生活上要少为自己打算。这叫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条件有了很大提高,湘籍共产党人却依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担任过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一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的卧室不足14平方米,写字台上摆有三台电话机,一副老眼镜,十几支铅笔,硬木板床上铺的被褥打着补丁,枕头用一件破旧的白色针织背心缝制而成,里面填装着旧布。床头上放着一只使用了十几年的青瓷座台灯,碰裂的灯口处,裹着厚厚的白胶布。胡耀邦逝世后,卧室内摆放着他住院时换下的最后一身衣服,这身衣服包括一套洗得已经褪色的灰色中山装,一件衣领已经发黄的衬衫,一双白色旧线袜,一件已有破洞的毛背心,御寒的棉裤是由两条棉织裤缝在一起的。这就是胡耀邦,一位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楷模。

  苗族女干部龙清秀,生前是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以工代赈办公室主任、湖南西部开发办公室主任。她从1985年开始从事以工代赈工作,直到2001年去世,参与管理的资金有20多亿元。但龙清秀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做到公私分明、廉洁奉公。她一再告诫同事们,国家的扶贫资金是“高压线”,贫困地区的救命钱,个人不能随便碰,一分钱也不能乱用。在金钱和权力面前,龙清秀经受住了考验,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湘籍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和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法宝。今天,历史车轮驶入了21世纪,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处祖国中部的湖南发展相对滞后。要实现中部崛起,完成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就必须始终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不仅是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清除腐败的一剂良药。腐败是党的先进性的死敌。清除腐败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而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于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四个方面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湘籍共产党人精神的特质,展示了湘籍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彼此贯通,构成了湘籍共产党人精神的统一整体。当然,湘籍共产党人的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方面,还有诸如勤奋学习、实事求是、忧国忧民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开掘、提炼和学习弘扬。

  大力弘扬湘籍共产党人精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