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文化最柔软也最有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2日03:04 深圳特区报

  34岁的著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呼吁复兴传统文化

  文化最柔软也最有力量

  本报记者郑丽虹文/图

  昨天下午,被文坛誉为最年轻、最有成就的文学批评家谢有顺登坛“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这位34岁的年轻学者以《我看中国文化的现状和走向》为题,向深圳听众阐述了他对整个20世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错误态度的反思,最后他表示近年中国显露出传统文化复兴的迹象,他相信中国传统文化还会大放光芒。

  “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十分淡薄”

  谢有顺一开始便谈到,中国本是文化古国,但如今外国人提到中国会想到瓷器、家具等物质的东西,不太想到中国的老子、孔子等文化,而中国人也不太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尤其到20世纪以后,中国人恨不得过上讲英语、吃西餐、住欧洲别墅的日子,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跟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的关系。

  “中国是仅存的文明古国,是产生过唐诗宋词、孔子孟子、《红楼梦》的国家,它的文化如今却被漠视,传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微弱。”谢有顺提到,韩剧在中国深受欢迎,人们喜欢看当中的人情、人伦和礼仪,而这些其实都来自中国,中国人自己却丢失了这些传统。“20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地位一落千丈,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感情十分淡薄。”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文化激进主义、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

  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谢有顺提出了三个时期的三个主义:一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激进主义;二是“文革”时期的文化虚无主义;三是如今的文化实用主义。

  谢有顺谈到,“五四”时期,鲁迅概括中国几千年都是“吃人”的文化,鼓励国人多读外国书,胡适也批评中国只有裹脚、姨太、贞节牌坊、太监等丑陋文化。谢有顺表示,“五四”先贤之所以有此过激态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在外国蹂躏下非常衰弱,他们不惜矫枉过正,以跟传统决裂的激烈态度,唤醒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劣根性的认识,吸收好的西方文化和政治文明,“应该说,‘五四’时期埋下的文化激进主义的种子至今还有影响。”

  “对中国传统文化践踏最厉害的就是‘文革’。”谢有顺表示,“五四”先贤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是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上的,“爱之深责之切”,看起来蛮不讲理,实则有很深的文化抱负,想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出路。而“文革”的“破四旧”则是对传统缺乏了解,砸孔庙的人不知孔子为何人,不知孔子讲过什么话,纯属文化的虚无主义,“从文化激进主义到文化虚无主义,是种可怕的发展。”

  谢有顺指出,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文化则是文化的实用主义,大学课程的设置是教学生出去社会怎样谋生,不实用的数学、哲学报考的人特别少,也不好找工作。孩子读书是为别人读、为挣钱读,不是为让自己更有修养而读。

  “在自省自觉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还会大放光芒”

  “文化关乎每个人的修养,更关乎民族的形象和尊严。”谢有顺表示,中国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国家,其文化依然有很大生命力,重要的是我们要恢复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恢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情。“近年来,也有很多人提出恢复国学教育,展开对中医的讨论和对英语霸权现象的讨论,我很高兴这些问题被提出来,在这种自省自觉的大背景下,我相信未来中国传统文化还会大放光芒,而最起码的是不要落入文化激进主义、虚无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陷阱。”谢有顺提到,去年堪称“《红楼梦》年”,多部红学著作出版,“易中天品三国”等许多富含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也深受欢迎,中国正显露出传统文化复兴的迹象。

  谢有顺还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有利于两岸统一。他表示,文化是最柔软的也是最有力的力量,中国要强盛、统一、在世界竞争中实现复兴,没有文化的复兴是不可能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就是要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树立起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