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关注心理贫困更为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08:02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对于贫困生的物质消费,我们周围的人应该用一种正确的关心的眼光去关注,去关心,我们在关注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其心理的贫困”,海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旭新针对崔灿和崔静的遭遇说。

  张旭新说,“贫困生消费障碍是一个普遍现象,在高校许多贫困生都不能正常的物质消费,即使有些消费是生活必需品。这是造成贫困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我贫
困,所以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消费,我要穿最简单的,吃最便宜的,久而久之,许多贫困生自卑自闭的心理相应而生,很多人因为这样的经济贫困,造成心理贫困、学业贫困的“多困生”,贫困生这种压力其实是来自周围的环境,包括我们的社会、周围的同龄人,在这个崇尚物质的时代,社会对贫困生是有另外一种的态度,另外一种关怀,要正视他们正常的物质消费,鼓励他们的正常物质消费,消除贫困生那种有钱就优越的心理。贫困生也应该正视自己的消费,贫困生对于他人的评价也不要过分的在意,树立一个自爱,自尊,自强的群体形象最为重要。”

  贫困大学生因经济方面承受着超荷压力,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武汉大学社会学博士朱华杰长期关注和研究贫困生群体,他认为“高校贫困生现象”是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和学生忧心的突出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

  虽然在众多的贫困学生中,绝大多数都能够自强不息,刻苦上进,但在校园里也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他们为自己的贫困出身而自卑、痛苦,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大多自我封闭,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还有一些同学为自己是贫困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这种自卑、自闭心理淤积过久,会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

  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贫困生的人数明显偏高。

  朱华杰认为,学校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应该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后者也许更为重要。

  高校在贫困生进校后,首先要全面准确掌握贫困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尽快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同时对有自卑、自我封闭、自暴自弃等心理倾向的同学进行个别交流。

  其次应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小型讨论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指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自我。同时开展爱心主题活动,组织他们到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做些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贫困生学生社团。例如在南京大学,由贫困大学生组成的天健社、爱德协会、勤工助学研究会等社团将贫困生组织在一起,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记者 于伟慧 王勇

  (本报海口7月2日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