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老师12年带着脑瘫儿上课(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3:20 重庆晚报 | |||||||||
孩子在身边,夫妇俩在学校时心里也踏实 夫妇俩在家门口逗秦浩玩,这是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候 夫妇俩偶尔会把儿子带进教室旁听,他们相信他能学到一些知识 故事导读 12年来,石柱山村教师秦文华夫妇将父爱母爱发挥到了极至。 他们的儿子一出生就是脑瘫,一刻也离不开父母,他们只能每天背着儿子步行到10公里外的学校,一边上课,一边照顾,放学了,他们又将儿子背回家。坚持整整12年,回报仅
石柱县中益乡,很偏远,离县城三个多小时车程。6月30日上午,该乡盐井小学办公室里,像往常一样,摆着一张类似婴儿椅的木椅,椅子里坐着一个傻呼呼的大孩子。 这就是44岁的秦文华老师的儿子秦浩,他14岁,却如婴儿般歪着身子坐在里面,嘴角不断流出的口水浸透了他颈下的毛巾,也使他的嘴角有些溃烂。他不会说话,不停扭曲着到处是伤疤的四肢,不停撞击着椅子上的木框,嘴里含糊不清地发出“呜啊呜啊”的声音。 准备上学 忙忙碌碌照顾脑瘫儿 时间:凌晨5时许 地点:秦文华家中 山里的清晨来得早,凌晨5时,天就蒙蒙亮了。和往常一样,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秦文华和何绍渝夫妇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记者也准时前往感受这个家一天的忙碌。 猪草前一晚就准备好了,现在只需加些糠壳再稍微煮一下即可喂猪。一家人的早饭也不麻烦,热点冷饭或下碗面条就对付了,女儿在重庆上大学,平时也用不着他们操心。对夫妻俩来说,早上最花时间的是照顾脑瘫儿子。 猪已喂完,早饭也做好,可拉秦浩起床比这些事麻烦多了,四十多公斤重的身子直挺挺躺在床板上,任人怎么摆布,就是不肯下床。10分钟后,何绍渝终于“制服”了儿子。 不到6时,何绍渝和丈夫开始为儿子穿衣服。一件衬衣穿了五次才穿上,因为秦浩的身子不停摆动,穿上这只袖子,另外一只又掉出来。穿裤子就更难了,“乖乖,莫蹬!”何绍渝一边用温柔的声音哄着儿子,一边将他死死抱住,秦文华则蹲在地上使劲将秦浩双腿往裤管里按。一件衬衣、一条裤子,一双白网鞋,夫妻俩合力折腾了整整23分钟。“要是冬天就更难了,要花近一个小时。” 最麻烦的是喂饭。“比灌香肠还麻烦。”何绍渝哭笑着这样比喻。秦浩不会走路,更不会咀嚼、吞咽,喂进口中的饭必须用水冲进去,即便这样,也有一大半饭还没吞咽就从嘴角滑出。一个小时后,在父母帮忙下,秦浩吃了半碗饭。 7时许,何绍渝和丈夫来不及洗碗,就急匆匆准备上课了。这样的日子,12年来,夫妻俩每天都重复着。 秦文华讲述:14年前,由于生产时没上医院,秦浩出生时缺氧未得到及时治疗,落下严重脑瘫,医生都劝我们放弃医治。但我们都以为儿子的病能治好,四处找医生治病,不但花去所有的钱还欠下不少债。秦浩出生时,我在外工作,没能守在他们母子身边,否则我一定会送她到医院去,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 1994年,盐井小学领导见我家实在入不敷出,便特殊照顾,让在家务农、具有初中文化的何绍渝到学校代课,教学前班,每月也有点微薄的工资。这样,毫无自理能力的秦浩便没人照顾,征得校方同意后,我们只好背着儿子上班的生活,没想到这一背,就是12年。 上学路上 夫妻俩轮流背儿子 时间:早上7时至8时 地点:上学途中 这是根背婴儿用的那种背带,背后还绣着“一生平安”几个大字,这样的背带,秦浩已用坏9根。 何绍渝用背带将秦浩捆在背上,沿着下山的小路走去。一路上,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我们就这样轮流背儿子到外地治病,到过重庆、西安、云南……” 5年前,何绍渝听说30公里外的龙沙镇有个医生有祖传秘方,这天天不亮,她就背着儿子出门了。看完病后,她背着儿子提着一大袋草药往家赶,谁知在山上迷了路,转了两个多小时才看到一个山民,回到家时,已是次日凌晨,母子俩饿了整整一天。草药自然没能治好病,但夫妻俩就是听不得别人说治脑瘫的偏方,只要打听到了地方,再远,他们也会背着儿子去,尽管他们也知道,这些也许都是徒劳。 “娃儿这辈子多数时间都是在我和他爸背上度过的,哪里才止上班下班这段区区10公里的山路……”何绍渝眼睛又红了。 步行十多分钟,3人来到山下,这里停放着秦家最值钱的东西——一辆二手摩托,秦文华前年花500元钱买下的,有了它,上班要容易多了。学校离家有10公里的山路,如果没有摩托,他们得提前1个小时出门。 秦浩又开始在背上乱蹭,很快歪在一边,头耷拉在母亲左臂上,不断淌下的口水浸湿了母亲衣裳。何绍渝放下儿子,将他抱上摩托坐在爸爸身后,自己也坐上去,将儿子固定在中间。 前行不到100米,秦浩又不安分了,秦文华只得停车,将儿子抱在怀里,像对婴儿那样安抚良久,才又起身。3分钟后,他们又停下…… 断断续续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来到场镇上,3人都累得浑身是汗。场镇上有位老人叫谭其虎,秦文华每次上下班都要在这里歇脚。56岁的的谭其虎和老伴靠扯侧耳根卖钱为生,一斤晒干的侧耳根能卖一块钱。但他常常会买好“娃哈哈”或包子馒头在这里等着秦浩。“12年前第一次看到他们背着孩子过路,3个人都累成那样,只能站着休息一会。他们太不容易了。”从此,谭其虎坚持每天在这里摆好凳子等他们上下班。 稍作歇息,他们又上路了,学校离场镇还有3公里崎岖的机耕道,停停走走10分钟后,终于可以看见学校了,学校和公路隔着蜿蜒秀美的龙河,一座60米长的狭窄石板桥连接两岸。摩托车不能过河,秦文华就将其停在桥头,然后背着儿子过河。 有一次放学时发大水,河水漫过桥身,夫妻二人只得背着儿子绕山路回家,足足在山上走了4个小时。 “我在这里摔断了两根肋骨!”何绍渝指着桥头一根电杆告诉记者,丈夫驾车水平不高,常常害得她和儿子摔跟头。最严重的一次是去年,天雨路滑,摩托车滑进路旁水沟,一家3口全部摔在地上,后来还是学校老师们赶来将他们送往医院。那次,何绍渝摔断了两根肋骨,秦浩头上撞了个大包。 学校上课 边上课边照顾儿子 时间: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学校 7时50分,秦文华和妻子赶到了学校,将儿子放进办公室里那把椅子上就匆匆赶到教室了。椅子是秦文华专门为儿子设计订做的,这已经是他坐过的第4把椅子了。 办公室旁边就是三年级教室,这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天,秦文华正在给学生发成绩单。突然,传来“咚”一声,伴随着“啊啊”的哭叫声。秦文华拿着成绩单的手在空中顿了顿,又继续。这时,何绍渝跑来:“大家都忙,娃儿要解手,从椅子里摔出来了。” 秦文华对她点点头,表示知道了,但他仍然继续跟孩子们说:“明天就放暑假了,你们首先要注意安全……” 半个小时后,放学了,他才急匆匆冲进办公室,儿子正躺在妈妈怀里看着他傻笑,裤子已被尿液浸湿。 “12年来,这样的场景常常有,秦浩在椅子里乱动,没人照看时,就容易连人带椅摔倒。平日他们两口子都要上课,很多时候是其他老师帮忙照顾。”校长冯益生说。 “秦浩不会说话,但久了我们都懂得他的‘哑语’,口渴时就仰头表示要喝水,想小便了就哭,想爸爸妈妈了就闹,低头乱摆就表示下巴的毛巾湿了不舒服……”学校的焦大信老师和秦浩感情特别深,如果爸爸妈妈不在,每次解手他都要焦老师,不要别人。 但这天学校老师都特别忙,发完成绩单后,秦文华只得将儿子抬到教室,自己一边上课一边照顾。说来也怪,一向不安分的秦浩坐在教室里竟然异常安静,呆呆地望着讲台上的爸爸,一点也不调皮。学生们看着这个和他们不太一样的大哥哥,没有嘲笑,仍然专心听课。放学了,秦老师扛着儿子走出教室,几个男生自告奋勇帮老师抬木椅。 “哥哥太可怜了,老师也很可怜。”秦文华班上的学生谭春菊悄悄告诉记者:“有好多次,我们上课时都听到哥哥摔倒的声音,可秦老师从来没有上课途中丢下过我们;我们还经常看到秦老师在办公室改作业时,不停打瞌睡,一定是哥哥前晚上不听话,害老师耽搁了瞌睡。” 下午3时,整理完一个学期的工作后,秦文华和何绍渝又开始扛着儿子过河回家。 放学回家 辛酸和幸福的笑 时间:下午5时至晚上8时 地点:秦文华家中 回到家里已是下午5时许,记者这才注意到,秦家三间土墙房破败不堪,几个5瓦的灯泡是这个家唯一的“电器”。但是在这样的家里,却堆了3麻袋“康师傅水晶葡萄”和“娃哈哈维C饮料”空瓶。何绍渝说,这些都是今年春节过后秦浩喝的,近两百瓶。“他就爱吃这个,不给他就哭闹,开水里放白糖都哄不到他。” 何绍渝说秦浩每天喝饮料至少要5块钱。 秦文华和妻子每月工资有1300元,在这个偏远的山区,他们本可以过得不错,但12年来,夫妻俩竟常常过着数月不知肉滋味的生活,还欠不不少外债,因为他们用在儿子身上的钱竟高达16万,在重师上大学的女儿每年还需万余元的学费。“她常常说不读了,要去打工挣钱为弟弟治病,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后,她还藏着不让我们知道。可我们怎么能让她辍学。”说起懂事的女儿,秦文华眼睛也红了。 12年来一家人节衣缩食,没出门走过一次亲戚。秦文华和何绍渝的肩头磨起了厚厚的老茧,但他们没求回报,甚至没听到儿子叫一声“爸爸妈妈”。 秦文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教儿子认字,现在,每当秦浩看“爸”和“妈”这两个字时,总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对父母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空闲时,他们喜欢和儿子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看到儿子笑了,父母也笑了,这是一种辛酸和幸福交织在一起的笑。对他们来说,付出的爱,能得到这份笑已经很知足了。 这种爱,这种笑还将继续下去。 记者周立/文张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