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小北山下的果树绿了——潮阳区径头村发展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09:48 大华网-汕头日报

  □本报记者陈文波、洪悦浩、赵令蔚

  提要:

  潮阳区金灶镇径头村是一个不到三千人口的革命老区村,偏远的地理位置困不住发展的热情。10年苦功,径头村走出了一条农工贸并举的路子:成功引进了2家投资三四千万元
的民营企业,改变了村里没有工业的历史;山坡地上的老丛土种橄榄树,成功嫁接为三棱橄榄树,效益农业使果农有了奔头;利用揭海公路穿过的优势,规划建设占地30多亩的水果集散市场。过去连村干部的工资都不能正常发放,现在村集体每年有60多万元收入……

  盛夏六月,小北山下绿意盎然。我们驱车来到潮普揭交界处的潮阳区金灶镇径头村。放眼望去,青山如黛,绿荫如盖,农舍点缀其间,好一幅如画风景。再看田间蕉林成片,山腰果树招展,平坦的水泥村道上农民开上了自己的小汽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醒目标语挂在村头……想不到在如此偏远的革命老区村,却处处焕发出新农村的活力和光彩,我们心中不禁暗自赞叹。

  径头村属半山区纯农地区,原来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发展缓慢。虽然背靠小北山区,有1500亩山地,但这里闻名遐尔的三棱橄榄树,在径头村却难觅其踪,有的只是卖不起价钱的土种橄榄。农民世代靠山吃山辛勤劳作,却因为没有叫得响的特色农产品缺少收入,生活得不到改善。

  穷则思变。1994年,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林创文走马上任,新班子带领群众想思路、找出路。他们坚持认为,偏僻山村也能成功走出一条农工贸并举的路子。

  今天是个设想,明天也许就是现实。离径头村不远处,就是揭阳市的仙桥工业园区,村里也有一些劳力在那里的工厂打工。林创文心里盘算着,一个家庭如果有一人在工厂打工,每月能赚到1000元左右,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平,一个家庭就基本能够正常运转,群众能安居乐业,社会就和谐稳定。林创文越想越明白,要改变村里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的局面,必须引进工业,农工贸并举。

  设想逐渐变成了现实。村班子筑巢引凤,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得知有一金灶乡亲在揭阳办厂,班子一班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找到了这位乡亲,希望他能够到村里办厂,支持家乡建设。一开始乡亲担心那里的条件还不适合办厂。一次、二次、三次……班子一班人上门近十次,陈述在村里办厂的种种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村里还争取电力部门的支持,从关埠镇专门架设了一条高压电缆线到企业门口。真诚所至,金石为开。投资者经过实地察看后,觉得村里的管理好、有发展潜力,于是决定在径头村设厂。2003年,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25亩的以生产轧钢为主的粤盛兴实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租地合同一签30年,土地效益比原来一下子提高了6倍,还解决村里50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由于效益不错,企业今年还扩大了生产规模。今年,村班子再次到揭阳招商,一个原本已经在外地看好厂房的五金材料加工厂,也被挖到这里。目前,这个投资近4000万元的加工厂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底能够建成投产。

  引得东风好驶船。“我们还要继续招商引资,再多办几个厂,根据镇工业走廊的规划,我们首期已预留了100多亩工业用地。”对发展工业,林创文信心满怀。

  径头村村后,橄榄、荔枝、杨梅、柿等果树遍布山头,满眼翠绿,阳光下更显勃勃生机。村民林荣潮正在自家的果园里观察橄榄树的生长情况,嫁接三棱橄榄让他开始尝到了甜头。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原来的土种橄榄卖不起价钱,每斤只有四五元,而三棱橄榄每斤至少能卖出百元左右的好价钱。几年前向村里承包了10多亩山地,30多棵老丛土种橄榄树全部嫁接为三棱橄榄,去年开始10多棵已有所收成。”

  径头村1500亩山地原来多是燃料林和一些品种老化的橄榄树,经济价值低。为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村里重新规划后由村民承包,以果代林,种植高值果树。800亩老丛橄榄树承包给50多户村民进行改良,村里7年免收承包款,但村民必须完成村里定下的任务,把老丛土种橄榄树全部嫁接为三棱橄榄。700亩新开发的山地承包给40户村民经营生产,长中短品种结合,种植三棱橄榄树、荔枝、杨梅、玻璃油甘等果树,以短养长,品种互补。果农如果遇到收成好的年头,单杨梅就有近万元的收入。村里还鼓励村民参加农科技术培训,引导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发展效益农业。村民林钦坤夫妇承包了10亩田园种植食用菌,产品销往深圳、东莞等大型超市,每公斤卖到近20元,家里也买起了货车和轿车。

  敢想敢干的村班子抓住建设中的揭海公路从村边穿过的有利条件,计划投入资金40万元,在公路边规划建设一个占地面积30亩的水果集散市场。把有“水果之乡”之称的金灶镇四乡八里的水果集中到这里销售,防止果贱伤农。目前项目已动工建设,正在做好“三通一平”工作。

  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村民换来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村开展环境大整治,全村共投入资金70多万元,铺设村道3000多米,平整地埕6000多平方米,填理旧厕池360个,新建公厕8个,安装水泥结构“U”型排污涵道长4200米,砌石篱3000多立方米。村前屋后及村道两旁栽杨植柳,种花种树,全面美化绿化环境。投资30万元立项建设水厂,为村民提供优质水源,群众饮上清甜的自来水。

  亲身感受村里的发展变化,乡亲们坚信,好日子还在后头。

  总编辑点评:

  径头村先天条件差,比起其他地方,发展难度更大。但他们却把各项事业搞得红红火火。“无情未必真豪杰。”探求其发展背后的动力,我们发现,是村党支部一班人有着心系群众的高尚情怀,并由此产生出来的信心、恒心、决心。

  他们有过好日子的信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基础好一点的地方,可以发展快一些;基础落后的地方,如果妄自菲薄,怨天尤人,就会丧失信心,自己打败自己。径头村不占地利,但领导班子头脑清醒,既看到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又不大惊小怪,麻木不仁,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全村上下形成谋求发展的氛围。他们坚信,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去奋斗,总会旧貌换新颜。

  他们有锲而不舍的恒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能一蹴而就,改变落后面貌也非一日之功。为了一个项目上门近10次,嫁接三棱橄榄收益周期长达10年以上,径头村的领导班子,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有藐视一切困难的恒心和勇气,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就是需要像愚公移山一样,有敢下苦功夫、笨功夫的毅力。

  他们有实践好党的政策的决心。径头村一班人用好党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因地制宜,制订发展规划,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立足自己骨头长肉。他们敢想敢做,不坐而论道,一件事一件事付诸行动,一些做法甚至走在先进地区前列。正是有这样的决心,使径头村变劣势为优势,建设新农村的路子越走越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