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我们会不会成为“新文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0:23 河北日报

  记得上世纪50年代,我国城乡有一句口号很是响亮:“扫除文盲!”那是从教中老年人认识“人、牛、马、刀、口、手”入手的全民文化教育活动。在那个过程中,许多旧社会过来的不识字的劳动者达到了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文化水平。

  近年有个提法叫“新文盲”,本报5月25日“新闻纵深”版搞了一个“我省首届公众科学素养调查透视”,其中有对省科协党组书记唐树钰的访谈,题目就很明确:《科教兴冀
拒绝“新文盲”》。央视5月26日“今日关注”播出节目《中国拒绝“新文盲”》。

  “新文盲”的提法很促人惊醒。这个“新文盲”,老实说,是包括我自己这样有着正儿八经大学本科文凭的人在内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已经掌握了多少知识,只要不接触、不学习、不懂得新的知识,就是“新文盲”!记得央视曾经播出过严顺开主演的小品《老爸学电脑》,这个“老爸”就曾经是“生产技术科长”。

  这使我想到“终身教育”问题。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建议把“终身教育”作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质而言之,“教育”一定是“终身”的。一个人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总是在学校大门之外度过。故而,仅仅掌握学校中学到的东西,那就决计应对不了实际生活的考验。

  教育的“终身”性质,还特别体现在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巨大进步上———知识的数量增加,传播手段、渠道的日新月异,常常令我们瞠目结舌!

  有句很老的口号:“活到老,学到老。”这话今天来体味,一点也不空洞,一点也不落伍。比方说,改革开放的新发展,WTO的加入,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难以计数的新东西;又比方说,近些年兴起的电脑、上网、发电子邮件、开“博客”等等,不仅事关了解和传递信息,不仅事关学习和写作,而且事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领域,事关与外部世界的各种联系。一个人如果对这些完全不知道不懂得,“两眼一抹黑”,难道还不是“新文盲”吗?

  据我的接触,如今仍有许多50多岁、40多岁乃至30多岁的人(而且有的还是在领导岗位上)不懂电脑,他们就落后于这个时代了。有位中年人不会使用电脑还振振有词:“我才不弄那玩意儿呢!”如此态度怕怎么也说不过去吧。拒绝新文盲,“终身”受教育,接受新事物,不仅为完成许多工作所急需,而且关系到我们能不能融入社会进步的大潮。不然的话,就一定会被“边缘化”。

  切不可以为“教育”只是青少年的事,儿辈、孙辈们的事。对于飞速前进的时代步伐,我们也许总会有些东西“跟不上”,但我们不可以不“努力跟”!

  杨柳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