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易中天为何如日中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0:44 温州都市报

  ◎廖保平

  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的“百家论坛”讲“三国”,拥趸甚多,以此讲演稿写成的书稿,以26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被出版社竞争,更是创学者出书之奇迹。

  于是反对者及疑惑者也冒出来了。早先时我就听到有学者说,易中天在讲《汉代风
云人物》时竟然脱下鞋子示范汉朝“避席”的礼仪动作,认为他这样做有失学者身份。后来又听到有人说他是电视“忽悠”出来的怪胎,认为教授不搞学术研究,跑到大众传媒里抛头露面实在不该。还有人说他是史学界的悲哀,认为学术研究竟被他搞成快餐式文化,是学术的堕落云云。当然也有评论家认为,易中天这样的亲民学者比起那些关起门来搞研究的人要可亲、有意义。

  如果说此前的刘心武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院派学者,其在央视“百家论坛”的讲座被批为有失“学术规范”确有其实的话,那么学院派的易中天应该懂得“学术规范”了,但还是被骂作学术堕落(既是堕落当然算不得规范)。可见,不论刘心武式的讲座,还是易中天式的讲座,在一些学院派学者看来皆非“学术”讲座,这其中不免有“酸葡萄”心理。但是易中天之被热捧而名利双收,易中天之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却是耐人寻味的。

  其实,上央视“百家论坛”开讲的人也不少了,何以独独像刘心武、易中天这些人火起来了呢?这倒不全是因为他们讲的历史、作品、人物很多人耳熟能详,能勾起人们的兴趣,更在于他们的讲座方式是特别的。因为把人们耳熟能详的东西讲得让人饶有兴趣,比起人们闻之未闻的东西来难度更大。易中天把历史讲得拥趸甚众,还得益于他的才华,把学术变成“深入浅出”的知识,让一般人易于、乐于接受。有的学院派学者认为他的讲座充满了易拉罐的快餐式文化特征、无厘头的轻松方式,是误人子弟,我以为这恰恰是易中天把学问做活的表现。

  那些钻在故纸堆里,似乎并没有生活在流动的生活之中的学者,他们可能很会做“规范”的学问,但未必有才华;他们钻研术语,未必懂得民间语言;他们往远古走得很远,却与现实生活隔膜着。只有那些兼具社会活动家、作家品质的学者,他们一边做学问,一边关注着社会,社会活动家的品质给他们以关切社会的心灵,作家的品质给他们以才华。这样的学者我可以举出一大串来:胡适、鲁迅、季羡林、张中行、余秋雨、陈丹青、易中天、孔庆东、马原、葛红兵……单纯做学问的人多了海去了,做学问而有才华的却凤毛麟角,珍稀得很,为我们所熟记和喜欢。

  很多年前我就读过易中天的一套著作,从中可以看出易中天身上混合的多种素质。他品人、读城、话男人女人,有学者的涵养,有社会活动家的敏锐,又有作家的才华,读来口有余香耐人寻味。这次他在央视“一夜成名”并非偶然,出版社竞夺他的书,也不是喝高了头脑发昏。事实一再证明,有现实关心精神、才华横溢,且能自降身份的学者必然为公众所推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