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传统家信渐“失宠” 小区邮箱普遍悄悄“改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12:58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新闻提示:“家书抵万金”是杜甫《春望》一诗中流传千古的绝句。然而,随着现代通信方式的变革,传统家书这一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命运。

  小区邮箱普遍悄悄“改行”

  按照规定,邮电设施一直是作为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的,小区居民每户都会有
一个属于自家的邮箱。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家书”类的私人信件逐渐“失宠”,目前小区的邮箱利用率很低,有的干脆“转行”了。

  家住本市洪家园的陈某,2002年住进新房子时,也领到了一把属于自家的邮箱钥匙。然而,4年过去了,陈某已经不知道他家邮箱的钥匙丢到了哪里。这些年来,他从没开过他家的邮箱。

  调查中,记者发现,像陈某这样几乎不用小区邮箱的大有人在。昨天,记者在洪家园春光里、风光里等比较新的小区了解到,这些小区邮箱的使用率都不足10%。在瑞金北村,记者发现,装在一幢住宅楼墙上的约240个邮箱,大部分已被锈蚀得破烂不堪。在附近的其他一些小区,邮箱的“遭遇”也大体相同。

  家书少了,不少小区的邮箱也只能“改行”。目前,进入邮箱的多是些住户订阅的报刊,或是商业对账单以及水、电、气缴费通知单等,有的邮箱甚至成了奶箱,住户订的牛奶,被送到了邮箱里。

  家信投递量正在逐月萎缩

  记者从南京市邮政投递局了解到,目前,南京每个月的信函投递量约400万份左右,其中商业信函占50%多,传统信函只占不到50%。而且,商业信函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该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传统信函包含“家书”式信函和公对公的单位信函。据介绍,在传统信函中,“家书”式信函也只有10%左右。这其中,学生、军人等特定人群的书信又占了绝大多数。记者在周围同事中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这些年来,几乎没有人写过书信。

  据了解,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传统信函占统治地位,其中,“家书”式信函又占绝大多数。大约以2000年为分界点,商业信函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投递局的负责人介绍,每年的圣诞节到春节前这一段时间,是传统邮件收发高峰期,但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祝贺类明信片。

  不少年轻人对家书很陌生

  记者从市邮政局了解到,近年来,“家书”类私人信件逐渐失宠,书信这种特定的文化形式也将逐渐面临消亡的命运。写家信的人少了,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知如何写信。日前,记者在南京一所高校大三某班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全班38名学生中,竟有半数不了解书信格式,其中有的不知道信封格式,有的不知道书信结尾的敬语写法。

  市邮政投递局一位负责投递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每天,他们都会被一大堆不合规格的信件搞得昏头转向。包括很多单位信函,都不符合书信格式要求。最常见的只写收信人单位名称,而不写收信人单位地址,有的不写寄信人地址,有的不写邮编等等。有的甚至把寄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地址写颠倒了。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格式不对不但给投递员造成了很多的不便,也给邮件分拣造成了很大麻烦。每年,各家邮局都会有大量因为信件格式书写不对,而造成信件无法投递。

  家书作为民间文化并没过时

  从“鸿雁传书”到“竹信”,从“漂流瓶”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再到今天的电话、手机、网络的普及,人们之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书作为一种传统的联系方式确实已丧失了快捷的优势。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位专家认为,家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集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等文化于一体的综合载体,千百年来,家书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是电子通讯无法取代的,并没有过时。

  这位专家说,抢救这一优秀的文化形式已经迫在眉睫。他建议,抢救家书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