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方喀斯特"是展示大陆喀斯特发育的教科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09:42 新华网 | |||||||||
新华网贵阳7月7日电(记者刘文国)“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项目申报专家组组长、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熊康宁说,“中国南方喀斯特”对研究现代区域水文网及长江三峡的形成等提供了地貌证据,可称为展示大陆喀斯特发育地质地貌作用的“教科书”。 熊康宁说,受青藏高原隆起等影响演化至今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已完整地形成了一个热带、亚热带喀斯特上升发育区的结构系统和演化序列,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他说,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首批“中国南方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水平距离约为800公里,地形高差近2000米,跨越从云贵高原到长江峡谷的多种地貌部位。在这一区域内,连续分布的石灰岩、白云岩在地质构造抬升和地表地下水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发育了极为多样的喀斯特地貌,同时在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与喀斯特地貌相适应的植被类型和生态系统。提名地综合展示了这个喀斯特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生态等方面的特征,因而具有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这几个提名地保存和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其中云南石林喀斯特、贵州荔波锥状喀斯特和重庆武隆天坑地缝喀斯特,都是世界上具有典型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喀斯特地貌类型,代表了大陆内部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式。熊康宁说,这几个提名地还包含了各种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如峰丛、峰林、溶丘、石芽、洼地、漏斗、天生桥以及众多溶洞和丰富的洞穴堆积物。这些地貌形态相互联系,以不同的空间位置、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序列,例证了其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也例证着正在进行的喀斯特地质作用。(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