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什刹海小吃按号就餐排长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10:27 北京日报

  

什刹海小吃按号就餐排长队

  本报讯(记者窦红梅)“别等了!里面根本没座儿,进去排一两个小时才吃上一口……”昨天中午11时,什刹海九门小吃四合院大门紧闭,两个“伙计”把门,门口排了100多人,不时开门走出来的顾客都是满头大汗,冲着排队的人连连摆手。

  “为保证提供的食物正宗独特,本店实施按号就餐……”记者看到大门口贴了告示,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告诉记者,早上九时就过来了,还没拿到号。记者进到店内,看到人声鼎沸,爆肚冯、马记月盛斋、奶酪魏、小肠陈、茶汤李、褡裢火烧……每个小吃档口都排着队,爆肚冯招牌前有20多人,墙上的小吃品种挂牌却摘得只剩“牛肚仁、牛百叶”等4个,近半数的小吃品种已经卖断了货,不少人站在过道吃,还有人干脆打包带走……

  “原来想趁周末好好品尝一下老北京的名小吃,没想到却成了赶大集!”许多消费者遗憾而去。面对现状,有人提出:必须走连锁经营的道路,扩大规模,让小吃做成“大锅菜”,才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到这个味儿,才能继承、恢复、发展传统手艺。但老北京的传统小吃到底能否扩大生产?爆肚冯的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老爷子说,最担心的是扩大生产后走了样,老主顾们该说“小吃不再是原来那个味儿”。

  能不能保留原味地扩大生产?记者又专门追访了已开了8家连锁店的护国寺小吃店。中午12时30分,记者赶到华天护国寺小吃店,豆汁儿、羊杂碎汤、炒烤肉、面茶、炸糕、姜汁排叉、炸焦圈……几十种北京小吃让人看花了眼,“块儿八毛”的价位透着实惠,不大的店面虽然也是满座,但远没有像什刹海那样人满为患。

  马记月盛斋第六代传人马国琪告诉记者,小吃这东西,全靠手工精心制作,绝不能偷工减料。自己五十多岁时7个小时烧一锅肉,父亲尝后却直摇头,对比了父亲的工艺,马国琪才明白,他将每锅的出肉率从父亲传下的50%改为55%,一锅肉能多卖个三五斤。就差这一点儿。他做出的酱肉没有父亲的受欢迎。马国琪后来严格按父亲的方法制作,费了更多的时间,才重新赢得了老主顾们的认可。

  护国寺小吃公司的马国华经理告诉记者,公司正在整理各种小吃的投料、工艺标准及流程,只有严格按标准生产,北京小吃才不会失传。RJ046

  图为等待就餐的顾客排起了长队。本报记者贾同军摄RJ136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