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农民朱宇忠打工生活素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7:35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农民朱宇忠打工生活素描

  坐在船型茅草屋前,黎族小伙朱宇忠对外面的世界很向往,却又有点迷茫。 本报记者 张杰

  10年时间他数次外出打工,帮人压木料、采石头、种松树和到玩具厂作车间工人,
是村里打工经历最丰富的人,但由于工作技术含量低和上当受骗,他挣钱娶妻的心愿一直未能实现

  7月4日,记者驱车到达什哈村时,正值中午,太阳毒辣辣的。此前刚下过大雨,路泥泞不堪,不到20公里的山路,开车竟走了一个小时。

  这是海南中部山区五指山市畅好乡的一个黎族村庄。记者要采访的村民朱宇忠正坐在茅草屋檐下,一边吸着水烟筒一边看村里的几个老妇女织草帽。他卷起烟丝,塞进水烟筒,猛吸了一口,水咚咚响了一阵。烟丝只有一小包,“在村里的小店买的,一块钱一包,可以用一个月。”

  在这个只有25户130多人的小黎村里,他的打工经历是最丰富的,自1996年16岁第一次出去打工,到去年在东莞一家玩具厂作车间工人。11年时间里,他断断续续外出打过几次工,但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连老婆也没娶上。

  第一次打工:半年挣了800元,

  大部分用来帮家里还债

  朱宇忠在村里小学上到五年级就因交不起学杂费辍学了。他8个兄弟姐妹没有一个上过高中。1996年,16岁时,经人介绍,他得到了第一个打工的机会:在当地的毛岸木材厂帮忙压料。他干了半年,共挣了800元。“钱舍不得花,只为自己买了一套衣服,剩下的钱用来帮爸妈还债,或买一些家用品、肥料等等。”10年前的这一笔收入,朱宇忠还记得清清楚楚。

  第二次打工:两个月里采石料

  仅挣300元

  半年打工后,他又在家帮着干了几年农活。2002年,也是经人介绍,他到三亚马岭一家打石场打石头。每打一车石头挣15元。两个月里打石头挣到300元,但他随后就回家了。“那时姐姐都嫁人了,弟弟还在上学,爸爸又病,妈妈需要帮忙。”他说。他父亲长年生病干不了重活,治病也花了很多钱。2003年,父亲去世了。

  第三次打工:帮人种松树两三个月,

  工钱没拿到

  从打石场回来后,他又在家呆了2年。2004年5月底的一天,一个叫陈家龙的毛阳镇人到村里招工到山上种松树。朱宇忠跟陈家龙去了。

  这支种树队伍共13人,他们先在保国乡种了400亩松树,接着赴昌江种了800亩。朱宇忠说,“那段时间太辛苦了,吃住都在山上,天一亮就起来,一直到天黑,开荒、挖洞、搬运,二三个月时间就是这些活。”

  管工陈家龙答应他们:每种一亩得95元。1200亩树,他们共挣了11万多元,平均每人该有8000多元。

  在保国乡种树时朱宇忠领到380元,而在昌江种完树后,陈家龙说种的树还要等有关部门验收才能发工钱。朱宇忠向陈家龙借了100多元后就回家了。

  原先他将管工的手机号码记在一张小纸条上,但有一次洗衣服洗掉了,号码也记不住了。“只知道管工是毛阳人,具体在哪不知道,种树的工人解散前管工说等老板拿钱出来会把钱给我送过来,但2年过去了都没有消息,看来是白干了。”他说。

  第四次打工:工作时间长工资低,

  不到两月就跑回来了

  最近一次打工是在去年,是他姐姐的小孩带他一块去广东东莞一家玩具厂作车间工人的。同去的海南人共40人,签了一年合同,但不到两个月,他就跑回来了。“工钱也不高,试用期一个月300元,但工作时间太长了,一天十三四个小时。同去的40个老乡,不是离开工厂,就是离开东莞。”他说。

  最大心愿: 挣钱娶老婆

  这几年,当地政府也想办法改善什哈村民的生活。乡里今年晚造水稻生产计划是3500亩,年内还要发展热作水果、南药和橡胶等作物,橡胶已种了50亩。乡里还在山上建了一个小型的拦水坝,拉自来水管到村里。

  今年,当地政府号召种植橡胶。村里一些农户还在房前屋后育有苗圃。朱宇忠家没有钱,一棵苗都没有育。

  朱宇忠家一间小小的茅草房里,摆了三张床,他与妈妈、弟弟都住在这里。几天前,家里的电灯泡坏了,一直没有换。

  朱宇忠说:“你问我今后怎么办?我想自己最大的理想就是挣点钱娶个老婆。我们这个地方,要想娶老婆至少要花8000元,今年我小弟结婚,说好给亲家8000元,家里东拼西凑,到现在还欠着人家一半钱。”

  或许外出打工多了,朱宇忠的普通话并不差。“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去,找个好点的单位打工,苦点累点倒没关系,就想学点东西,挣点钱回家,现在橡胶价格很好,如果家里有几百棵橡胶开割,那就不愁今后的生活了。”他对记者说,特别希望能在外出打工前,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机会,哪怕是学习种橡胶也好。“干粗活,挣的钱当然会少得多。”

  记者手记:

  这几年,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但并不是每一个外出打工者都能实现致富的目标,提高打工的“技术含量”,防止被骗等,对外出务工人员都十分重要。

  专家指出,外出务工人要小心一些人或企业以招募农民工之名,行诈骗之实。他们惯用的手段有:以所招农民工不适合岗位需要为由,不断解聘旧人招聘新人,形成免费劳动力的链条;要求新人缴纳各种名义的押金;不断地要求农民工无限期加班,无报酬延长劳动时间;劳动合同期满后,用工单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资等。

  本报记者 吴钟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