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搜寻无果,“宛真”莫非是“宜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08:50 海峡网-厦门日报

  《谁能告诉我宛真照相馆在哪里》后续报道

  

搜寻无果,“宛真”莫非是“宜真”?(图)

  厦门第一条马路:开元路。

  

搜寻无果,“宛真”莫非是“宜真”?(图)

  上世纪30年代的大同路是厦门繁华的商业街。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施建岚为了已故老父的心愿,到厦门寻根,本报昨日报道了这件事后,读者非常关注,不少人打进本报热线5583333报料,向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宛真照相馆”原址所在地的信息。

  百岁老人带路走访定安路

  最早打进本报热线的是郑女士,她向本报透露,她家住定安路,附近有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从小就住在这一带,她曾听说这位老人知道有关“宛真照相馆”的一些事情。

  老人家住定安路53号。老先生今年已经98岁高龄,在定安路已居住六七十年了。老先生说小时候很喜欢照相,对厦门大大小小的相馆都比较熟悉,许多老相馆的馆主也都认识他。老先生至今还能清楚地跟记者说出他早年所住的旗杆巷(现已拆迁)附近的几家相馆,如天然照相馆、光明照相馆、新都会照相馆等。

  据老先生回忆,定安路一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确有一个照相馆,名字叫“宜真照相馆”,虽然名字与施建岚所要寻找的“宛真照相馆”有点像,但是相馆老板姓陈,是厦门本地人,与施建岚所说的“其父师从一位台湾人”这一事实不符。在老人的记忆中,这家相馆由于经营不善,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倒闭了。

  八旬老人讲述厦门照相行业

  李先生来电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有一个叫陈阴棠的80多岁老人,以前在台湾老板开的相馆工作过,对相馆应该有所了解。

  记者随即拜访了陈阴棠老人在厦港老城区的家,陈老先生已年过八旬,满头白发却精神饱满,他说:“我在厦门老城区长大的,对老城区的相馆比较熟,但是印象中并没有宛真照相馆,如果有的话,应该是在鼓浪屿一带的相馆吧!”

  身为老厦门的一名照相师,陈老先生从1937年便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活,后来在街头拍照谋生,直至被相馆聘用从事照相工作一直到退休。他的经历可说是老厦门照相业半个世纪成长历程的写照。记者的来访打开了老人记忆的闸门。早在日本占领厦门时期,“百鹭照相材料店”作为当时海军指定的照相材料提供处,接触了许多当时在厦门经营的老相馆,且当时的相馆以台湾老板居多,陈老先生就是在这间材料店当学徒,上世纪40年代,许多台湾籍的相馆老板纷纷歇业返回台湾,陈老失去了工作。据陈老回忆,当时在中山公园聚集着约20个和陈老一样自谋生路的照相师,奔走于各个景点帮人摄影留念以此谋生。

  陈老说,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民营小相馆都被合并收归国有。而当时的许多民营相馆诸如“大都会相馆”、“美美相馆”等便延揽了陈老这些街头照相师,以此在厦门的照相业里求得一片天地。

  “宛真”可能在定安路和中山路一带

  读者刘先生来电报料,在中山路“唱游天堂”KTV旁的小胡同里有一家很古老的照相馆叫“保丽来照相馆”,记者在这家相馆看到,相馆陈列着许多名人的相片。可惜“保丽来相馆”只开了十几年,而我们要找的是将近80年前的照相馆,不过“保丽来照相馆”的主人——高级摄影师柯其昌先生热情地向我们提供了两条线索:多年前从事洗照片工作的施老先生和在中山路开照相器材店的陈德询老先生可能对老相馆比较了解。

  记者联系上施老先生后,他却已经不记得当年照相馆的事了。记者立刻又联系了年过7旬的陈德询老先生,他原来在中山路及其周边开了好几家照相器材店,卖一些老式相机的配件以及胶卷。现在店铺都不开了,只是很多老顾客偶尔光顾他家来买一些器材。陈德询老先生仔细回忆后,说道当年在定安路和中山路一带,有一家相馆很有名气,相馆名称也有一个“真”字,至于是“宛真”还是“宜真”,他一时也拿不准。

  “宛真”是否是误读所致?

  读者朱先生和张先生先后致电本报称,当年的“宛真相馆”就是“风行照相馆”(它的位置在鼓浪屿建设银行附近,但已被拆迁)。记者走访得知,现在鼓浪屿的照相馆有3家,分别叫“如真”、“双隆”和“新兴”。而“双隆”和“新兴”都是2000年以后新开的,“如真”也只有十几年历史。

  厦门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原主席方友义老先生也加入到搜寻“宛真”的队伍中来。方老说,1938年厦门被日军占领,年仅7岁的他不得不逃到当时作为公共租界的鼓浪屿避难。那时风行照相馆就已经存在于鼓浪屿,一直到它拆迁从未更名。

  方老还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厦门指南》。方老说,这本书出版于1931年5月份,是当时厦门的“百科全书”。由于施建岚父亲是1926-1927年间在厦门的,如果真有“宛真”这么一家照相馆,《厦门指南》上必有记载。

  方友义说,《厦门指南》的第八篇“实业”中记录了当时厦门及鼓浪屿的所有照相馆,在鼓浪屿有3家,分别为“华荣”、“英明”和“美璋”,并没有“宛真”。另外,根据《厦门指南》,当时厦门只有3家名字类似“宛真”的“宜真”、“真真”和“华真”,分别位于五崎(即现在的定安路)、开元路和思明南路。方老因此猜测,或许当年的“宛真”并不叫“宛真”,而是施传博的子女对书写较为相似的“宜真”的误读。方老说,那个年代之所以那么多照相馆名字里皆带有“真”字,主要是取“真实的纪录”之意。现在流行的拍“写真集”亦即此义。方老请本报代为转告施传博的后人,再查证一下照相馆的名字是否有误,以便广大的热心读者帮助寻找。

  注:本组老照片出自洪卜仁主编的《厦门旧影》。

  提醒:虽然搜寻工作一时陷入僵局,但我们并不会放弃,如果读者有相关线索,欢迎继续致电本报热线5583333。

  连线北京

  谢谢你们,厦门好心人

  昨晚10时许,本报记者电话联系了在北京的施建岚女士。当她得知现在已有许多厦门的热心读者帮助她寻找“宛真”照相馆时,十分激动地说:“原来厦门不只是风景漂亮,人的心肠也都那么好!谢谢你们,厦门的好心人!你们为我费心了,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我在北京等着你们的好消息!”

  ■本报记者 陈心晖 实习生 刘雪娇 林立 刘威 邱绍玮(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