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市民争相为120会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5日01:21 大连晚报

  50余位市民致电本报,对“外地产妇路边产子”一事发表看法,并对急救中心提出建议和看法

  市民争相为120会诊

  意见:急救收费较高、医护人员还需提高自身素质;呼吁:对院前急救加大投入;
建议:将急救引入竞争机制

  ■本报记者赵卓实习生邵闯

  2006年7月7日,一外地产妇在人行道上产下一名女婴,但遗憾的是,女婴被送入医院后证实已经死亡。此事引起市民普遍关注的是,事发时有一辆120急救车及时赶到后却又离开了。对此,记者在采访市急救中心办公室周主任时,他曾表示,因女子在事发时不配合治疗,医护人员才不得已离开的,此次事件中,医护人员并没有“太大过错”。

  7月13日,本报留下讨论话题,希望市民就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结果,仅一天时间,本报就接到50余位市民的电话,很多市民就急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多人反映

  120收费比较高

  在市民的来电中,较多反映的是120收费比较高的问题。韩大娘说,她年纪大了,腿脚不好。有一次不小心将胳膊摔骨折了,邻居帮忙拨打了120。“我家离医院很近,打车仅为起步价8元钱。”韩大娘说,但她上了120急救车后,医生仅给她做了很简单的处理,送到医院后,就收取了105元钱,让她觉得很不值。

  一名王姓高中生告诉记者,不久前,一位外国人不小心摔倒在中山路道边,当时摔得很重,满脸都是血。王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后,立刻拨打了120,但接线员却问是否有钱。在得知需要百余元钱后,王同学表示身上并没有那么多钱,只得做罢。后来,这位外国人被几位好心的过路人带到药店做了处理,之后将其送回酒店。

  孙大爷在表达看法时,一度很激动,对那位路边产妇的遭遇很同情。他哭着告诉记者,医护人员在此次事件中,首先应该自我反省,同时整个医务群体的自身素质也应提高。

  杨先生说,她母亲身体不好,经常要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帮助送母亲去医院。到目前为止,他与120有过8次接触。几次接触后,给他最深的体会就是费用高。

  在采访中,120收费高、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成了热点话题。市民纷纷表示,120为社会福利部门,应切实为市民谋取一定的福利。

  市民呼吁

  对院前急救加大投入

  宋女士等几位市民告诉记者,对本报“路边产子”的报道,她一直很关注,而几年来,类似的事件在全国部分城市也曾上演。比如,2004年12月15日,济南市泉城广场附近一位老人摔倒,120急救车赶到现场后,医护人员询问情况,但并未将其送至医院。第二天凌晨,有人发现老人已离开人世。尸检表明,老人死亡原因可能是因疾病死亡,也可能是因天冷被冻死。

  今年5月27日晚,一流浪者被长沙市一派出所民警送到救助管理站,救助站认为流浪者是危重病人,按照要求,应先送到就近的医院救治。这位民警联络到120,但120到来后,却没有将病人送到医院,而是抛下流浪汉离去。这个被抛弃在救助站门前的流浪汉于次日凌晨死亡……

  宋女士说,这种现象屡屡出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费。政府对院前急救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应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以用于对类似的病人进行急救。急救是公共卫生保障的重要内容,政府理应给予重点扶持。国家现在对公共急救虽有财政支持,但这笔费用却是远远不够的。

  提出建议

  将急救引入竞争机制

  不少市民也提出,120存在的种种问题,是因为缺乏竞争,如果急救行为形成了竞争的市场格局,无论对于病人的抢救还是急救事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在国外,急救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部分,大部分急救是免费的。而国内情况比较特殊,是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发展和建设不同等级标准的急救中心,同时根据急救站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装备、技术、服务等标准,规范各个急救站的管理。

  记者从一位专业人士处了解到,我国的急救现在还是一种商业行为。如果再引进一家机构,在他们提供有偿服务时,病人会因收费及服务的不同,带来不同的感受,这样市场竞争就出现了。而竞争带来的好处也会显而易见的,病人得到更加优质、满意的服务,医院在获得这种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双方的竞争可以使急救市场的价格和服务都达到均衡配置的状态。

  对比国外

  国内急救系统缺乏规划

  一位有过留学经验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国内的急救系统缺乏规划。现在,医院都开设了急诊,可是受每家医院水平和业务的影响,各医院急诊的水平差距很大,但这种差距却缺乏一个公开的途径让市民知道。对比起来,国外对急诊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综合实力达不到要求的医院,一般不允许开设急诊。例如德国,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择优设立几个急救中心,分管不同的专业和区域,有了急诊病人,就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往医院送病人。这样便保证了急救过程的一路畅通,也不会因为重复转院而耽误治疗。

  赵先生表示,国内急救中心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急救对象不规范。国外之所以只指定部分医院开设急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的急诊只救治真正符合急诊条件的患者。一个没有急诊症状的人可以叫救护车,也可以被送到急诊室,但接诊大夫只要认为你没有急症,就会让你回家,找社区大夫或私人医生就诊,不给你任何治疗。相反,我国大有让急诊向夜间门诊发展的趋势,只要病人上门,就要认真对待,导致很多医院的急诊室充斥着大量的感冒发烧甚至白天没时间输液的患者,看着挺热火朝天的,真的来了急症病人,反而没了接诊的人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