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散小乱”帽子甩之不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5:31 深圳特区报

  “散小乱”帽子甩之不去

  专家指出深圳服装企业需整合资源尽快掌握产业转型主动权

  二十多年前,我市服装业刚刚兴起,“散小乱”的情况十分明显,时至今日,这顶“散小乱”帽子仍然没能摘掉。难道“散小乱”真是深圳服装企业的标签?采访中,这是业
界人士非常关注、期待改观的一种产业生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伴随国际市场的变化和产业分工大潮,香港大批制衣厂内迁,深圳得天独厚,成了香港服装的生产基地。一时间,深圳出现了许多接外贸单从事服装加工的制衣厂。由于服装外贸订单比较分散,这些制衣厂都是自发适应市场需要而产生,未经规划、整合;建制衣厂的门槛较低,涌入的几乎都是民营资本,一个小厂房,几台衣车,就可开工。

  市服装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感叹,放眼望去,深圳关外分布着大量制衣厂,有的建有小厂房,有的干脆在民房里开业。从规模看,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小厂,有的只能称作“制衣作坊”。说到乱,那决不是无据之言,行业中无证无照的,偷税漏税的,使用假劣面料的,假冒品牌的,确有其人。“散小乱”的帽子自此扣在我市服装企业的头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服装已蜚声全国,纺织服装行业产值高达600个亿。那么深圳服装业是否就彻底告别了“散小乱”呢?请看市服装行业协会在2004-2005年度行业白皮书中的描述。“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薄、竞争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等问题。由于长期过分依赖外贸加工出口,又缺乏扶持和引导,企业往往只注重门槛较低的模仿、加工、引进,自主科研开发能力欠缺,拥有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较少;技术设备更新能力较低,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程度不高。”

  一组最新数据也证实了协会的判断:深圳现有经营服装的法人企业中,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不足10%;10万元以下的接近30%,100万以下的企业占75%。服装业“乱象”比起过去当然大有改观,然而,你仍然不会对民宅中的无照制衣作坊、假冒名牌服装、女装“抄款”之风感到陌生。

  业内人士指出,充分竞争,自然淘汰,当然也是一种汰劣存优的路径,最后也可能形成宝塔形的产业链,即较少的优秀企业占据塔尖,中小型企业形成塔身与塔基。但是,这个过程或许很长,资源浪费会最大化,最可怕的,是可能让产业失去提升与做强的产业周期。如果有相应的政策导向或规划导向,促使资源的整合与配置,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就可能尽快地掌握产业转型与提升的战略主动权。

  有专家断言,深圳服装只有彻底摘掉“散小乱”帽子,才能在现有的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否则,可能陷入徘徊、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被后起之秀超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