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5:31 深圳特区报

  服装业内“抄袭”怎么成了“行规”?

  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难题待解

  造成深圳服装行业“散、小、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非常困难,给相当的小企业保留了“生存空间”。按照一位企业老总的说法,现在的服装界,“抄
袭”成为了“行规”,对种种“抄袭”却又无能为力,这在全国都是一种怪现象。

  某知名品牌负责人表示,现在服装行业内的抄袭行为已经是一个非常让人困扰的问题。由于服装行业淘汰率非常高,竞争异常激烈,因此有部分企业不想花大力气投资在创意领域,而是带着“暴富”与“搭车”的心理,从各种渠道对其他品牌作品进行剽窃和盲目跟风,这使整个行业充满了动荡,变得更加封闭。

  创意行业之痛,还包括设计师的去留问题。采访中,许多企业谈到,让自己头痛不已的,是设计师的频繁更换。某知名品牌设计总监向记者抱怨:培养多年的设计师,“飞”到了上海就自己开企业,把深圳公司的最新式样率先推向市场,不仅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还无法向加盟商交待。更让人生气的是,人家“模仿”得很“巧妙”:在原式样上加一对扣子,或增一行线条,对这种行为还没有办法制约。

  娜尔思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服装行业下面的附属产业的诚信不足,同样造成了行业内的抄袭风气。例如,某些专门从事拍摄平面广告的画册公司,以及某些负责广告画册印刷的工厂,为了经济利益有时会将服装品牌的创意策划卖给其他品牌商家。而某些服装品牌商家为了缩减创意研发的成本和短期内的经济利益,会购买别人的创意来进行重新再造生产。这种行为的后果是许多品牌的产品设计极其雷同。

  这位负责人表示,对于此种现象,一部分创意设计实力雄厚的品牌会感到非常无奈,并且由于缺乏相关证据和信息而无法使用法律手段,只能利用自身的品牌号召力和客户的忠实度来保证其市场份额。

  荣晖深圳服饰公司总经理孙文英指出,为了应付花样百出的抄袭,公司的做法就是只能加快新式样的推出速度,以快制胜,让模仿者跟不上。但这样必然加大公司的成本与压力。

  记者采访有关专家时,有人拿深圳通信行业的例子作比较。他们认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通信企业之间的大规模人才跳槽现象,引起国家的关注,促成了关于技术保密、人才流动等相关条例的出台,规范的市场保护了民族品牌,壮大了深圳的支柱产业。希望深圳服装行业的这种怪现象,能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不能产业很大、市场很大了,法律上却仍是一个空白。这种情况不改善,那就是产业发展之硬伤,是胸口永远的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