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石家庄防汛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9:47 石家庄日报

  

石家庄防汛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

  石家庄新闻网讯:7月18日上午9时,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就当前防汛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水利局新闻发言人赵卯生通报了今年以来我市面临的防汛形势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水旱灾害频繁,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是我市的显著特点。今年我市面临的防汛形势
依然十分严峻,一是气象预测形势不容乐观,二是我市有从枯水期向丰水期转变的趋势,三是气候异常,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四是防洪工程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鉴于此,我市防汛工作的重点是水库、河道和市区及县城防洪,其中,小型水库和山洪灾害易发点是我市防汛工程中的两个薄弱环节,也是防汛工作中两个最关键的部位。在防汛工作中,立足一个"防"字,坚持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突出一个"细"字,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

  赵局长还就下一步工作重点作了安排,一是继续抓好各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不仅要继续抓好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落实,还要进一步抓好国土资源、教育、建设、交通、旅游等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制的落实;二是继续抓好各种预案的落实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危险区群众的避险转移演练;三是继续开展防汛大检查,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隐患;四是抓好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附文:

  关于当前防汛情况的通报

  (石家庄市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卯生)

  (2006年7月18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对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我市防汛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当前我市防汛形势、防汛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作如下通报。

  一、今年我市面临的防汛形势

  我市历来水旱灾害频繁,十年九旱、旱涝交替,是我市的显著特点。 今年我市面临的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气象预测形势不容乐观。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我市降雨将比常年偏多1-3成,西部山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洪涝灾害。二是我市有从枯水期向丰水期转变的趋势。"久旱之后必有大涝"是我市多年来的降水规律之一。经过连续7年来的大旱之后,从2004年开始,我市降雨增加,有向丰水年转变的趋势。三是气候异常,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去年秋季气温偏高,持续时间多达56天,12月上中旬气温偏低,为30年来同期最低。今年3月以来,气温迅速回升,4月中旬气温骤降,出现倒春寒,这些气候反常现象进一步加大了今年汛情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四是防洪工程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大力开展以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为重点的防洪工程建设,先后完成岗南、黄壁庄、八一、下观、南平旺、白草坪等6座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特别是岗南、黄壁庄水库的防洪标准达到1万年一遇;完成了滹沱河北大堤整治工程,防洪形势明显好转。但是,目前全市仍有160余座小型水库和4座大中型水库还没有进行除险加固,不同程度的存在工程隐患;已经完成除险加固的6座大中型水库都还没有经过大洪水的考验;全市6条行洪河道仍有不少险工险段;特别是山洪灾害易发区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五是部分干部群众防洪意识淡薄。96.8洪灾后,我市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大范围的暴雨洪水,部分干部群众的防洪警惕性有所松懈,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二、防汛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防汛工作的重点:一是水库,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216座,这些水库拦蓄洪水,缓洪错峰,在防洪保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库一旦垮坝,将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确保大中型水库不垮坝,小型水库防汛不死人,是我市防汛工作的第一重点。二是河道,全市6条行洪河道的防洪安全,对保京津、保干线、保油田、保机场、保全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三是石家庄市区和县城防洪。四是山洪灾害防御。其中,小型水库和山洪灾害易发点是我市防汛工程中的两个薄弱环节,也是我市防汛工作中两个最关注的部位。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防汛工作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立足一个"防"字,坚持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突出一个"细"字,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努力实现"保安全,多蓄水"。

  (一)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一是今年3月份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大中型水库、主要行洪河道、重要城镇防汛责任制的通报》,市政府调整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进一步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二是对水库、河道、城镇、山洪灾害等各种防洪工程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讯预警人员和监测检查人员进行登记备案,明确各级行政责任人对所负责的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防汛准备和指挥抢险负总责。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实行防汛工作责任追究制。四是今年6月份,省防办对我市6个防汛重点县主管县长进行了培训,市防办对全市110名防汛重点乡镇长和21名县水务局长进行了防汛责任制和防汛知识培训。五是落实经费保障。市财政每年安排25万元,平均每座小型水库1000元作为汛期值班人员的经费补助,保证了乡村管理的小型水库汛期能够有人值班。

  (二)加强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多年来,我市按照"建重于防、防重于抢"的原则,不断加强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去年汛后,全市先后完成了横山岭、口头、燕川等5座大中型水库的应急度汛工程和十几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滹沱河、沙河、洨河、槐河等一批河道整治工程。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结合市区西北防洪生态工程和石环路工程建设,实施了石家庄市区外围防洪工程,工程完工后,我市城区外围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可由原来的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三)认真修订完善和编制各类防洪预案。今年,我们不仅修订完善了水库、河道、县城、渠道、水电站等各种防洪工程的防御洪水预案,而且按照国家新出台的编制《大纲》,编制完成了《石家庄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石家庄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石家庄市防汛指挥调度预案》,编制完成了12座大中型水库和216座小型水库的《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完成了有防御山洪灾害任务的县、乡《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为应对突发性洪涝灾害,减少灾害损失,制定了比较科学的对策和方案。目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抓好各种预案的落实工作,学习预案,掌握预案,在危险区设立危险区域标志牌,对危险区的群众发放避险转移明白纸,在危险区开展避险转移演练,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预案,熟悉预案。

  (四)深入开展防汛大检查。防汛检查是防汛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发现隐患,才能够消除隐患。按照市防办要求,从今年3月份开始,各县(市)区、各水管单位开展了防汛大检查。在各县开展防汛检查的同时,市水利局组织省、市有关水利专家,对全市6条河道的险工险段和我市管辖的10座大中型水库进行了全面检查,查责任制、查预案、查工程隐患、查物料储备、查抢险队伍、查备用电源、启闭设备、动力线路、查技术能力等,对查出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处置意见,消除了隐患。6月初,市水利局又分成8个组,由各副局长带队对各县的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抽查。市政府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对防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通过不间断的防汛检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把隐患消除在大水到来之前。

  (五)加强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建设。在去年市本级增加130万元防汛储备物资的情况下,今年初,市政府又安排购买防汛储备物资资金117万元,购置了防汛抢险冲锋舟、救生圈、木桩、编织袋等防汛物资,使我市本级储备的防汛物资金额达389.5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储备计划。为管好防汛储备物资,我市制定了《石家庄市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建立了全市储(号)备防汛物资台帐,绘制了物资运输路线图,签订了物资运输合同和装车合同。截止目前,全市共建立了防汛抢险常备队399个、预备队362个,共计21万人,机动抢险队2个、120人,建立了全市抢险队伍台帐。

  (六)加快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今年,完成了我市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完成了市防办与水文、气象部门的信息联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对已建立的卫星云图接收系统进行了升级,基本实现了口头、横山岭水库以及岗南、黄壁庄水库远程视频监控和雨水情自动采集,完成了横山岭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购买了10部卫星电话,改善了全市的无线通信系统,给216座小型水库和83处重点山洪灾害易发点以及河道内的村庄发放了321部手摇报警器,提高了我市防汛通讯预警能力。

  (七)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入汛后,横山岭水库蓄水超汛限水位,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市防汛办对横山岭、口头水库进行科学调度,由横山岭水库向口头水库调水,目前累计调水400余万方。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是继续抓好各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不仅要继续抓好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落实,还要进一步抓好国土资源、教育、建设、交通、旅游等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制的落实。

  二是继续抓好各种预案的落实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危险区群众的避险转移演练。

  三是继续开展防汛大检查,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四是抓好在建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五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等信息,为领导指挥决策当好参谋。

  六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洪水资源利用工作,为抗旱储备水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