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镶宝绘春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05:5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本报记者李传君文/图 用笔墨书写、用色彩作画并不神奇,然而有人竟能用铜铁等金属材料书写与作画。郫县62岁的邓华章便是一例。让人吃惊的是,邓华章的手艺脉承清代宫廷工艺大师,44年来,他用一把把锤子敲打出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敲打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人生。 邓华章文化水平虽不高,但他的艺术、文学修养却不低。在他家中,有4本被他视为
濒临失传的绝技在邓华章誉为“苦寒斋”的简陋工作室里,记者亲眼目睹了他的手艺。 这次他要打的是一副书法作品。“首先把字放大,然后用铜片剪出字样,接着把字样放在砧板上敲打。”老邓说着,便给记者演示:“最考功夫的是怎样打出字的笔锋、筋骨以及笔墨的浓淡、虚实,比如要打字的筋骨时,就将字样放在砧板有条形纹路的槽里打,有时候还要用各种型号的錾子錾。”一大堆工具,老邓熟练地挑选,不一会儿,一个“高瞻远瞩”的“瞩”字打成了,老邓所用到的工具就有几十样。“我这里的工具还算少的,我师父生前的工具有上千件。” 记者参观了老邓的一些成品。一套《梅》《兰》《竹》《菊》最传神,梅花选材于元代著名梅花画家王元章的作品,又吸取了清代画梅高手鲍小安的艺术精华。只见那金灿灿的梅枝上开放着镶有宝石蕊心的梅花,既显富丽堂皇,又似有芬芳溢出。“那朵朵梅花是将打好的片片花瓣焊接而成的,兰花、菊花、竹叶也是这样做成的。” 老邓说他的这门手艺在省内独一无二,可惜这么多年没有收徒弟。为了让这门手艺不失传,他已把几十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成文字,其中好多技法是他的独创。 44年的艺术求索邓华章是客家人,从小受耕读传家思想的熏陶,加之祖父、父亲收集了许多历代名人书画,母亲又是善于刺绣的大家闺秀,因此邓华章养成了爱好文学艺术的习惯,徐悲鸿、齐白石等大家是他崇拜的偶像。1962年,中学毕业后,邓华章参加了郫县车辆社属下的一个手工业单位,那时,他认识了有名的金银器锤錾工艺大师朱仲元,并拜他为师。可惜,1963年师父去世。“临死前师父告诉我,他的师父的师父原是清皇宫金银器匠人,还参与过修复紫禁城和修建圆明园。” 1964年起,邓华章下乡当了15年知青,回城后,拉过煤车,做过修补工。改革开放后,老邓便开了个铺子,打造金银首饰。期间,他到美术学校学过人物画,还跟成都一些书法家学习过书法。1993年,老邓从书上看到安徽有个搞铁皮书画的人,深受启发。于是,邓华章用罐头盒铁皮打了一副郭沫若和毛泽东的书法,一时名惊成都。接着,又敲打出郭沫若书毛泽东七律诗《答友人》、祝枝山草书李白七律诗《望庐山瀑布》等作品,并被人高价收藏。 1997年,邓华章加入四川省文艺家协会,有机会认识一些知名书画家,又得到一个建议:何不尝试用铜、用金来打?不仅打书法,还可打绘画嘛!于是,接下来5年,老邓潜心钻研,终于摸索出了金铜书画的技法。他把唐伯虎、齐白石、徐悲鸿等历代名家的作品不仅临摹得出神入化,而且还适当地镶嵌上珠宝,使工艺品充分体现出昂贵、富丽的特色。2006年3月,邓华章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圆明园情结邓华章还爱写诗,从20岁左右便开始写,一直坚持到现在,40多年来一共136首,全是古体诗。他在当知青的时候写,在每一次敲敲打打之前写,在亲人遭遇不幸的时候写,在思念亲人和朋友的时候写,总之,一有感触,就提笔赋诗。他把一生写的诗装订成四本,并全采用古代文人繁体、竖排、线装的方式。 “宝园焚劫千古恨,奇珍流落失异乡。魂系圆明四十景,夜梦中华更富强。……”邓华章6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题为《痛感》的古体诗,透出他深深的圆明园情结。在他家中,珍藏着一本《清皇宫御制圆明园四十景全图》和《清皇宫御制圆明园记文诗咏书本》,“这是师父托父亲留传给我的,为早年木刻原版正本,我深知师父及师祖心中那份沉重的圆明园情结,这也深深影响了我。”邓华章说,晚年有个志向,就是用金铜镶宝锤錾工艺将圆明园四十景及全部记文诗咏制成20道屏风,“以此纪念我的师父,同时寄托我对那段历史怀念与感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