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聚焦打折现象] 读者热议 打折现象缘何风起云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5:58 荆楚网-楚天金报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 (记者 张文龙 实习生 巴绍唐 王健易 王哲) 前日,楚天金报“商品打折,乱花渐欲迷人眼”一文见报后,众多读者纷纷致电楚天金报,或讲述自身遭遇,或对商品打折现象发表看法。

  “建议零售价”背后有名堂

  20日一早,汉口某超市的曾先生打进热线反映,商品的“建议零售价”都是由厂家标注的,并没有经过物价部门审查批准。同样的商品,在不同地方的“建议零售价”是一样的,但各地的居民收入水平不一样,这对低收入地区的消费者来说不公平。

  曾先生还透露,他曾看到有的商家把价格标牌自行拆开,私自重新打印价格,有的甚至将标价调高后再打折出售,表面上看是降了价,其实并没有降,有的甚至还涨了价,这种做法显然欺骗了消费者。

  消费心理“推波助澜”

  在讲述自身购物经历之余,不少读者对商品打折成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青山宋女士认为,商品打折“有市场”,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不少人买商品时习惯了讨价还价,即使商品标价合理,如果不优惠点就觉得自己吃了亏。正是这种心理,促使商家干脆调高价格,再打折出售。这样一来,商品其实并没降价,但消费者却认为获得了实惠。

  武昌刘先生来电称,在国外,所有的商品都是明码实价,很少有打折的,只有在大宗生意时才会象征性地给予优惠,消费者对此也不会斤斤计较。而在国内,商品标价不打折,消费者就会觉得心里不爽。

  违规打折查处难度大

  汉正街商户李女士来电称,商品打折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无可非议,但在打折前私自抬高商品原价,就涉嫌欺诈消费者。但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欺诈消费者很难认定,查处难度也比较大,这就助长了“你打折,我也打折”现象。其中真假,也许只有商家自己才清楚。她认为,在打折成风的情况下,如果你不打折,消费者就会敬而远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家都不打折,明码实价地销售商品”,她说。

  信息不对称造成“打折风”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谭力文教授称,欺诈性促销活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和商家掌握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不可能像商家一样全面掌握商品的信息,因此在商品交易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同样在信息量上无法和商家对称,因此只能对原则性的问题进行规定,涉及具体的促销定价等问题也是无能为力。

  谭教授称,消费者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强,是欺诈性促销活动长盛不衰的又一原因。例如商家促销常用的“买一送一”这种方式,在没有明确标明赠品的情况下可视赠品即为原商品,这一点是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的,而大多数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为了避免麻烦往往自认倒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