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按辈分,我该叫你姑姑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09:42 海峡网-厦门日报

  帮金门籍老人回乡特报

  金门红十字组织负责人许金龙昨紧紧握住厦门阿嬷蔡连赘的手说——

  按辈分,我该叫你姑姑啊

  

按辈分,我该叫你姑姑啊(图)

  通过许金龙先生(左)联系,蔡连赘阿嬷在电话里“见”到了自己从未见过面的侄儿。

  

按辈分,我该叫你姑姑啊(图)

  回乡有望,蔡连赘老人笑得很开怀。

  

按辈分,我该叫你姑姑啊(图)

  郑劝阿嬷探亲成功,两岸交流又迈进一步。

  本报讯 (文图/记者 李隽斌 实习生 陈燕妮 黄欣妮 黄伟雄)“喂,你是效资吗?”蔡连赘老阿嬷从金门红十字组织负责人许金龙先生手中接过电话后,只说了一句便抬起头,“哎哟,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啊!”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老阿嬷红着眼眶也笑了……离开金门75年,蔡连赘老阿嬷终于和亲人联系上了。昨日上午,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珠和该会的工作人员、金门红十字组织负责人许金龙以及本报记者、本报暑期热线志愿者看望蔡连赘老阿嬷时发生了感人的这一幕。客人满座,老人笑得合不拢嘴。老阿嬷的女儿蔡女士也高兴地说:“我家是第一次来了这么多人,真比过年还热闹。”

  许金龙先生是因为护送此次本报发起的帮助金门籍郑劝老阿嬷到金门省亲而来到厦门的。昨日一大早,他在下榻的酒店看到本报《金门故里75载在梦里,老人思乡情切切》的报道,他立刻致电本报热线,表达了看望蔡连赘老阿嬷的愿望。许金龙一见到蔡连赘老阿嬷便紧紧地握住她的双手说,我今年75岁,按辈分应该叫你姑姑。随后,他便和蔡连赘老阿嬷聊起了金门的风土人情,“旧居前的路是石板铺的,现在还是那样”,“后浦的码头变化不大,说不定你还有印象”……从蔡连赘老阿嬷提供的侄儿照片上,许金龙先生一眼就认出是张效资先生,于是,他立即打电话回金门与张先生联系,在确认了他就是蔡连赘老阿嬷的侄儿后,他告诉张先生:“我今天是替你来看望姑姑,你要做好迎接她回去探亲的准备。”说完他把电话交给了蔡连赘老阿嬷,阿嬷和从未见过面的、70多岁的侄儿终于隔海对上了话。

  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珠也是在看到报道后与记者取得联系的。并在许金龙先生来到之前与记者先一步来到蔡连赘老阿嬷家。李明珠关切地询问了蔡连赘老阿嬷的生活起居,聊起家常。当老阿嬷说自己祖籍惠安时,李明珠开心地说:“我也是惠安人呀,咱们是老乡哦。”见老人身体硬朗,她十分高兴地对老人的女儿说:“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圆你母亲回金门探亲的梦。”

  许金龙先生一迈进门,李明珠立刻高兴地说:“这次我们又要在一起合作了。”原来他们因常年致力两岸的友好往来,已是老朋友了。于是,在蔡连赘老阿嬷家狭小的客厅里,本报与厦门红十字会、金门红十字组织就安排蔡连赘老阿嬷回乡探亲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磋商,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厦门市红十字会将为蔡连赘老阿嬷以及类似这种情况的老人建立一个红十字寻亲救助基金,并接受报名申请,启动红十字绿色通道;金门的红十字组织负责寻找老人在金门的亲人,为他们建立联系,并安排老人到金门时的接待事宜;厦门日报则负责向读者介绍想圆回乡梦的老人的故事,倡导社会爱心人士为寻亲老人献爱心,并寻找这类的老人。

  昨天,蔡连赘老阿嬷怀抱本报送上的鲜花,家中洋溢着乡音和笑语,老人笑了——做了75载的归乡梦,圆梦的时间近了。

  编辑部留言

  “绿色通道”今起开通

  

  5583333助您回家

  由于历史原因,一道海峡阻断了很多像蔡连赘这样的老人返乡的脚步,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却是阻不断的,一个个的思乡梦就是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身边有类似蔡连赘老阿嬷遭遇的老人请来电告诉我们,我们将把他(她)的故事介绍给大家。

  如果您是定居在厦门且年龄在60岁以上的金门籍老人,家境贫寒返乡困难的,都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5583333,我们将与厦门红十字会、金门红十字组织、财团法人金门爱心慈善基金会为您圆返乡梦。

  新闻背景

  “人性关爱行动”

  金门籍惠安阿嬷郑劝,远离金门家园七十四年后,她的故事引起两岸善心人士的关切,发起协助老阿嬷回家的善举,老阿嬷终于回到了娘家金门。

  金门爱心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表示,两岸热心团体与人士对于两岸隔绝带来不少乡亲离散失联、有家归不得的历史悲剧十分关注,爱心基金会将募集基金,激活人性关爱行动机制,努力倡议推动两岸成立“人性关爱行动”机制,募集基金协助他们回家乡会亲人,一偿他们回家的宿愿。

  金门县长李炷烽日前也表示,对早期滞留在大陆类似的个案,只要他们有意愿回返金门探望寻亲的,金门县政府都乐意尽绵薄之力促成。

  老人心愿

  最想到金门给亲人扫墓

  蔡连赘老人昨日讲述了自己当年背井离乡的故事。

  “我祖籍在惠安,1916年出生在金门沙美(本报昨日报道中提及,老人的家在金门沙尾一带,“沙尾”是由闽南语音译而来,经核实,应是“沙美”更加准确。——记者注),那时家里很穷,住的房子是租来的,有时吃穿都没有着落。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几乎一天三餐都是地瓜粥。因为家内没有厕所,要上厕所还得走一段路。另外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我常常在树下和小朋友嬉戏。”由于年代久远,老人对自己的童年只剩下模糊的印象。但提起自己的家乡,老阿嬷的眼里闪烁着光芒。

  “我9岁那年,全家人从金门迁到鼓浪屿定居。第一次坐‘电船’时,我感到很新奇。那船很大,可以坐好几十人,航线是要先经过金门后浦,在海上颠簸两三个小时才能到鼓浪屿。”

  据介绍,蔡连赘16岁时,表姐在金门举行婚礼,蔡连赘因此受邀回了一趟金门。“我表姐在金门沙美的那条老街开药铺,我在她家里住了一个多月就回厦门,从此就再也没能到金门了。”老阿嬷的声音渐渐变得有些沙哑:“我好想回金门,看看当年住过的地方,看看我的亲戚。还有,我到金门最想做的就是为亲人们扫扫墓,上一炷香……”(李隽斌 黄欣妮)

  人物原声

  厦门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明珠:

  人越老越思乡,这是常情。两岸亲人相离不能相见的苦楚我们能体会。市红十字会将竭尽所能帮助那些有困难的金门籍人士回去寻亲,我们为此专门设立“寻亲救助基金”提供资助,同时利用“红十字绿色通道”保证他们顺利成行。我们衷心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圆老人们一个返乡之梦。

  金门爱心基金会董事长许金龙:由厦门日报发起、两岸爱心人士携手帮助惠安郑劝老阿嬷回金门寻亲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我们就期待能与大陆的红十字会再次合作,没想到这么快又遇上这样一个机会。目前金门同胞从金门到大陆探亲非常方便,可是受户籍等因素的限制,大陆同胞想到金门探亲就困难多了。所以金门爱心基金会将联合金门红十字组织,遵照郑劝老阿嬷回乡这一模式,策划关爱行动,募集资金,积极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金门籍人士在有生之年实现返乡的心愿。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需要我们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厦门方面提供寻亲金门籍人士的资料,我们负责联系他们在金门的亲人。厦、金两地人民好比一家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增进两岸的友好交流。

  整理/本报记者 李隽斌 实习生 陈燕妮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