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今日“原子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7:4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蒙振宇(西安)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由于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基地,如今被世人誉为中国的“原子城”。这里平均海拔高达3300多米,气压低,氧气少,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

  当你来到今日的“原子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基地纪念碑。这座巨大的黑色花岗岩石碑高16.15米,碑的正面是国防部原部长、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12个金色大字,背面刻的是基地纪念碑文,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图形。

  作为核武器研制基地,“原子城”的每一栋建筑都有它的光辉历史。今天的“原子城”,有基地首批人员住过的“三顶帐篷”遗址;有启运第一颗原子弹的“小车站”;有昼夜保卫基地安全的“六号哨所”;有1964年6月6日进行模拟全弹核爆炸的试验场;有掩护基地30多年的“国宝牧场”;有代表核设施填埋处理成就的“亚洲第一坑”;有数百名科学家曾经度过无数不眠之夜的“专家楼”;有张爱萍、李觉、邓稼先、王淦昌、朱光亚、周光召等“两弹元勋”居住过的“将军楼”……

  进入当年“两弹”的研制区,依然能见到或隐蔽、或袒露的厂房和车间。那门口设有岗哨亭、院子里为半掩体厂房、围墙四周有瞭望楼的是二分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从这里总装启运的;当年试验场的六分厂,看似小山的观察台和墙质为黑色钢板的掩体建筑瞭望塔,似乎还能听到“两弹”爆炸成功时的欢呼声;当年承担制氧、翻砂、锻造和热处理的三分厂,如今已变成了年产万吨电解铝的海北铝业集团公司,为原子弹研制提供电能的四分厂,已被整体改建为海北藏族自治州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在一度是“禁中之禁”的基地科研和生产指挥中心,栋栋楼房如今已全部换了用场———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下榻过的基地招待所,如今已改装成了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宾馆;当年基地的职工文化宫,已成了海北州委的办公楼;昔日的基地科技楼,现在却挂上了州总工会和“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展览馆”的大牌子……基地那一排排整齐有序的建筑物,都被粉刷一新,看上去如同刚刚竣工的新楼宇。

  如今的“原子城”西海镇,楼房鳞次栉比,街道开阔笔直,绿树成荫,有省驻州单位16家,州属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供水等企事业单位128个。全镇有私营企业18户,个体工商户373户,从业人员有1000多名,成了青藏高原上一座现代化新兴城镇。为了加强对“原子城”的保护和建设,青海省委省政府早在1996年9月2日将“原子城”命名为“青海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务院于2001年6月25日将“原子城”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后,不久前又将其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有关部门介绍,仅2005年,来“原子城”参观的中外游人就超过了20万人次。“原子城”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新中国“两弹”的研制历程,还成为了一个引人遐思和激人奋进的地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