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私募基金逐步走进阳光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9:53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来自各方的私募基金经理正不断在深圳集结,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他们以“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的合法形式现身。知情人士透露,深圳发展这种信托基金已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在将来有可能与共同基金平分秋色。

  私募基金阳光化运动

  长期以来,我国的私募基金一直处在灰色地带,存在的方式多以理财工作室代客理财为主。“那时候我们也做得不错,但一直想走阳光化的道路。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这种方式为我们提供了在规范情形下做大的路径。”深圳市明达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刘明达介绍说。

  刘明达所掌控的“明达信托基金”成立于去年11月底,截至今年7月14日,收益率达到73.15%。借助这场“阳光运动”,刘明达等一批早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率先上了岸。

  “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解决了客户资金安全的问题,而这就是老私募基金最大的漏洞。”有关人员介绍说。以“明达信托基金”为例,作为资金信托产品,其由深圳国投(信用受托、投资监管)、国信证券(专项证券账户监管)、工行深圳分行(专项资金监管)、深圳银监局四方进行监管。在这种完善的制度下,作为投资顾问方的明达公司,只能运用资金来进行投资而不能调出资金。

  “现在这种信托计划很受欢迎,最开始我们每份信托计划最少是50万元一份,现在提高到100万元一份。”刘明达打算在今年再发两只资金信托产品。

  有关人士分析说,在牛市气氛的刺激下,曾一度消沉的私募基金目前最保守估计也在3000亿—5000亿元左右,他们不断在寻找阳光下的生存模式。

  特别注重价值投资

  很多人一谈起私募基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坐庄、短线炒作的印象。但记者在深圳走访多家私募基金之后,却发现他们同样崇尚价值投资。

  数月前,来自全国的私募基金人士聚集深圳召开了2006年第一届价值投资研讨会,他们言必称股神巴菲特,其中晓杨投资管理公司杨骏等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几乎看过巴菲特每一本书,几乎看过他的每一只股票的走势。”此外,他们当中热衷参加巴菲特年会、曾与“股神”当面交流过的也不乏其人。

  在与深圳部分私募基金人士的交流中,记者发现,他们各有自己的一套投资方法,其共同点是在投资中普遍看得比较远,寻找股票不固守僵化的估值方法,而是非常注重上市公司的前景。

  在寻找好股票时,一些私募基金不是作壁上观等待公司质地的提升,他们甚至对上市公司如何改进管理提出建议。“当时我们看到一家超市企业的电子服务存在问题,我们自己请专业人士做了一份改进书,交给他们的总经理做参考。”某私募基金投资人回忆说。

  他的这次建议得到了公司的肯定,也使他们与公司的关系更加密切。不过,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建议书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热情的回应,“受冷遇的时候也有,因为有些公司会觉得我们这些人比较奇怪。”刘明达苦笑着说。

  目前仍有三处软肋

  合规的私募基金究竟能长多大,这是市场非常关心的问题。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了私募基金的一些软肋,这些问题可能会阻碍其进一步成长。

  相对于共同基金,这类证券投资集合信托计划更近似于富人的游戏。以目前市场上最有影响的明达信托计划为例,目前最低认购额已由当初的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之所以更接近于富人的游戏,是因为按照规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能超过200份合同。

  此外,私募基金在销售渠道上也存在“肠梗阻”。一位即将发行证券信托计划的私募基金人士抱怨说,证券信托计划在海外很发达的一个原因是有比较好的销售渠道,这些信托计划与共同基金一起摆在证券公司里卖,而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上,私募基金还远不及共同基金。对于共同基金而言,信息披露是强制性的,一年有多次,同时对于应该披露哪些内容,也已规定得相当详细。但是,以证券信托计划形式出现的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没有这么严格的规定,做得好的也只是简单地告诉委托人一些投资方向,因为人数少,他们更多的是依赖一对一的服务。

  特约记者易非(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