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治疗“后遗症”该下什么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5日09:54 温州都市报

  再生纺织业褪色污染严重

  “我们县的布角料褪色生产是一个吃子孙饭的行业,它的污染已经对河流和土地造成很大危害,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我们愧对的就是子孙后代。现在,政府全面整治污染,看来,这个行业已经走到尽头了。”7月20日,记者在苍南县灵溪镇采访时,当地开出租车的杨师傅对记者发了这样一通感慨。

  记者从苍南县环保局了解到,由于苍南再生纺织褪色加工设备简陋、工序简单,生产没有任何污染防治措施,加工过程中,大量的褪色废水(含有机氯)全部直接排入当地河道,一些未褪色、无效的废布角料直接倒入河道或就地焚烧,对当地水源、土地、空气及整体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苍南县环保局局长林志恺分析,褪色布角料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褪色废水中含次氯酸根离子和高浓度的氯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废水进入河道,导致大量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死亡,加剧了对水生态循环的破坏,同时,导致土壤硬化,使土壤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二是褪色加工使用的褪色水主要成份是次氯酸纳,其主要原料液氯属剧毒类化学药品,具有高毒、强刺激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褪色废水排入河道中产生各种氯代化合物,这些氯代化合物可致癌、致畸形、致基因突变。据估算,褪色废水污染造成当地农业、近海养殖业直接损失近千万元。近年来关于褪色加工污染及存在安全隐患的信访逐年增多,褪色加工污染成为苍南县头号区域性污染问题。

  令人吃惊的是,苍南县再生纺织褪色污染整治前,全县褪色池总数达4500多个,涉及11个乡镇、130多个村庄,年加工废布角料总重30万吨以上,加工收入逾10亿元,从业者人数已逾10万,其中重灾区主要集中在苍南宜山、龙港等地。

  污染背后是暴利

  作为支柱产业,苍南县的再生纺织行业迄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史。林志恺局长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再生纺织行业在苍南出现发展势头,当时,政府对这个行业是鼓励肯定的,甚至政府还以家庭工业进行推广。

  据宜山镇副镇长梁世楷介绍,苍南县再生纺织行业也不是一开始就采用褪色剂对废布角料进行再生纺织的。早期的苍南再生纺织业并没有产生污染,业主通常把废布角料按照颜色的相同相近,分类集中一起进行纺织,这样生产出来的棉布棉纱由于颜色参差不齐,很难在市场上获得高额回报,利润微薄一度成为制约这一行业发展的瓶颈。上世纪90年代初,当第一瓶褪色剂在这个行业出现之后,给再生纺织行业带来的巨大利益引起震动。

  梁世楷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褪色剂后,苍南那些从事褪色再生纺织行业的业主,几乎轻轻松松一年就能赚个十来万。他向记者描绘了当地百姓加工布角料时操作的流程:傍晚时分,业主们在房前屋后扒个坑,然后在坑里放上一张塑料布,灌上水把布角料倒进去,浸泡一阵后,再加入褪色剂,泡上一夜,第二天捞起来就是雪白的布条了。由于操作工序简单,通常一个坑里放500公斤布角料不成问题,每公斤布角料有六角钱左右的利润,一个人一个晚上就能赚三四百元。

  褪色污染的“后遗症”

  2004年,苍南县政府开始对再生纺织行业褪色污染进行整治,使得该县境内污染得到有效遏制。但是受暴利驱使,一些不法分子采取转移阵地的方法,偷偷摸摸跑到苍南的周边地区重起炉灶。

  苍南开出租车的陈师傅向记者透露,他载客去泰顺、平阳等地时,就亲眼看见有人在一些村镇的偏僻处搞起了再生纺织褪色加工。“他们会和政府捉迷藏的,谁让褪色加工这么赚钱呢?”

  林志恺局长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他说,不久前,环保部门曾在泰顺和苍南交界的山区发现一桩在山上搞褪色加工的恶性污染事件。该地下作坊规模较大,所有褪色产生的废水通通排放到当地提供居民饮用水的桥墩水库里。“幸亏查处及时,不然,这些污染无疑就成了当地居民的慢性毒药。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泰顺、平阳两地,温州的好多县市都有可能存在。”

  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认为,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采用转移阵地的方式,企图逃避处罚,这是新的形式,给我们治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不法分子的行为,地方环保部门不能像过去一样各自为政,而应该联手互动,互相通报不法分子的行踪,协调沟通,携手合作,打击制污窝点。据悉,市环保部门针对上述出现的情况,目前已出台互动机制,各县(市)环保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打击褪色窝点的不法行为。

  对症治疗“后遗症”

  7月21日,记者在宜山采访时看到,通往宜山和灵溪两侧的公路变得井然有序,已不复存在过去那种晒“褪色棉”的场面。一位在田里劳动的农民告诉记者,宜山现在除了少数人在家里偷偷搞褪色加工外,绝大部分百姓已告别了这一行业。

  苍南整治褪色污染虽然取得巨大得成功,但褪色行业留下的问题还是很多。据苍南县政府颁布的《苍南县再生纺织行业褪色污染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显示,由于现行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褪色污染缺乏明确的强制处理依据,特别是对屡教不改、反复从事褪色污染的人员不能从严处理,影响打击取缔的威慑力。另外,虽然部分人员已经转产转业,但总体效果不佳,大部分人一时难以找到环保、高效的发展路子。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已直接投入资金近5000余万元用于环境治理,加之褪色行业被取缔,11万从业人员主要经济收入暂时被切断,给全县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该县除了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开展生态恢复工程之外,并且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农民转产转业。

  针对苍南县治污存在的困难,全国人大代表、工商银行温州市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金颖颖呼吁,苍南县为整治褪色污染付出了代价,希望社会各界向苍南伸出援助之手,特别是无污染企业到苍南投资,加快当地产业转变升级,争取让污染区的百姓早日走出困境。重要链接温州新闻网(www.66wz.com)《代表在线》将邀请市人大代表、浙江玉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冯蒋华,浙江浙南律师事务所律师、经济师陈一来于今天下午3时与网民对话,欢迎广大读者就该话题上网参与讨论。温州新闻网同时开通民情热线88817266,如果你有建议或意见,又不方便上网的,可在今天上午8时30分至下午3时拨打热线电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