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跨国姻缘越来越般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6日13:07 今晚报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一桩桩跨国婚姻后,才感觉到不管是欧美象征爱情的丘比特、青鸟,抑或是华夏象征爱情的月老、红娘,原来都并不“排外”:这些洋姑爷、洋媳妇的爱情生活中,大多充满了令人艳羡的柔情和罗曼蒂克。那么,如今的跨国婚姻和过去相比又有哪些不同呢?记者为此采访了天津市人民政府涉外婚姻登记处副处长李国华。

  相识渠道多样化

  李国华表示,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比较起来,如今,外籍人士和本地青年男女相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化,除了朋友之间的互相介绍或以某种方式征婚外,在网络上相识以及在生活和工作中邂逅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比如本市某高校的一位英文女老师,便是在咖啡厅巧遇一位外籍教师,相识相知后携手走上红地毯的。相识渠道的多样化,说明人们交流方式的日益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感情因素在双方交往中的重要。

  年龄差距理性化

  过去,跨国婚姻双方的年龄差距往往比较大,很多都是老少婚、祖孙婚,在年龄上极不协调。李国华说,她经手办理过的一桩涉外婚姻中,双方年龄差距竟达37岁。而如今,这种情况几乎已经绝迹。随即,她信手拿出厚厚一摞涉外“结婚登记审查处理表”,记者随手一翻,只见其中男女出生的年份如1968年、1972年;1976年、1977年;1963年、1974年,男女相差不多,基本相配。

  “国际闪婚”几乎绝迹

  李国华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一些本地女孩存在以嫁到外面为荣的偏激想法,导致了很多“国际闪婚”的出现:刚刚认识没几天,便成为一个在风俗习惯、文化、年龄上和自己相差甚多,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陌生人的配偶。而如今,这种情况也几乎绝迹,双方相识后,本地的女孩、男孩会通过约会、发邮件等方式和对方有一个持续的理性交往过程,在逐渐接触中品评对方、了解对方,进而决定是否继续走下去。

  中方姑娘小伙条件优秀

  在和“老外”缔结良缘的本地女性、男性中,相貌俊俏,学历高,有着一份稳定工作已经成为他们的“普遍条件”。

  李国华举了个例子,过去,在她办公中经常会碰到带着外语翻译来和“洋男友”登记的情况,而如今,预备嫁给“洋丈夫”或娶个“洋妻子”的本地青年男女都有着较好的外语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地位和学历的提高,他们对自己“洋配偶”的要求也在渐渐提高和增多。

  “洋媳妇”已不罕见

  一位二十多岁的天津男孩,在日本大阪上学打工期间,结识了旁边一家店铺的女老板,双方渐生情愫,最终喜结连理。当他们携手走进“涉外婚姻登记处”时,谁都看得出二人之间的美满、和谐。

  市面上曾经有一本叫做《娶个外国女人做太太》的书相当流行,而现今,嫁到本市的“洋媳妇”虽然和“洋姑爷”相比在数量上还有一定差距,但也已并不罕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