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重金收买优等生最高出价达20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0:51 海峡都市报 | |||||||||
本报讯 (胡艺桑 李晓蓉/文 谢明飞)“等级在7A2B以上或总分在700分以上,且语数英三科总分在440分以上者,报考我校奖励5万元、免交3年学费,高中毕业时若考上重点大学另奖励3万元……”这是最近泉州某中学在媒体上刊登的高中招生广告。自7月中旬以来,泉州市一些中学纷纷通过在媒体上大版面宣传中高考傲人成绩或招生优惠政策,为高中招生做最后的攻势。
据了解,泉州市高中学校的“优质”初中毕业生争夺战早在今年4月份就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各校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方面,一些学校通过“收买”、“拉拢”、“行政干预”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游说”或“威逼”学生及其家长“就范”。另一方面,学校与学校之间也暗中较量着:你给优秀生3万元,我就给5万元,你给5万元,我就给8万元,甚至10万元、20万元。 这种明争暗斗的抢夺优质生源的行为,被一些业界人士称为“恶性竞争”。那么,这种“恶性竞争”到底缘于何种原因?这样的生源竞争,给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带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各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教育部门对此又是持何种态度? 近期,本报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的采访,试图通过对一些现象与问题的解剖来引起社会对这一现象的反思。 调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据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今年3月份起,一些中学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为招生做工作。5月份,泉州市中考质量检测考试成绩一出炉,市区某中学马上以现金的形式奖给质检成绩位居前10名的学生每人5万元,并公开向全体学生宣布,只要自愿升到本校高中部,不管中考成绩如何,都将100%被录取! 也就从这个时候起,泉州市的初中毕业生生源争夺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据记者调查,今年,泉州各高中校采取各种各样的生源争夺招数中,有四种“措施”最有代表性。 重金“收买” 小郭是今年中考考生,学习成绩一直都非常拔尖。中考前,一些学校就找到小郭,希望小郭能报考他们的学校,并许诺一旦小郭报考该校,就给予重金奖励。据说,由于同时有几所中学在争夺,各校给出的奖励也一路飙升,最高出价达20万元。 据知情人士介绍,重金买高分生在泉州由来已久。早在去年,泉州市中考质检成绩一公布,有的中学就对前150名考生“下手”,在重金“攻势”下,过半数高分生被该校收归旗下,“第一名考生据说花了18万元给买走了。”这位知情人说。 而今年,重金“收买”更走向了公开化,一些学校动不动就数万数十万地喊价,招生变成了半公开的“拍卖”了。 以情“要挟” 初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后,学校就依据考试成绩及排名提前预约“尖子生”。小林就是被“预约”的一位。小林告诉记者,由于不小心说出自己最心仪的是另一所高中校,他就成了学校重点“攻关”的对象。整个初三下半学期,班主任和校长、副校长轮流以“热爱母校”、“报答师恩”等词汇力劝他直升本校高中。 据调查,在泉州,从县(区、市)到中学,或多或少存在着“地方保护”现象。一些县市为了保护本地优质生源不“外流”,就向学校下达任务:学校前10名、20名一定要“保”住,或至少百分之多少必须保住。 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学校把任务和老师的工资挂钩:留住一个尖子生奖励600~1000元,留不住就扣相应的数额。据说,有一位教育局长还亲自找到一位不是很“配合”的重点中学班主任威胁说,如果不把某某同学攻下来,下学期就到乡下去报到! 重压之下,一些老师除了亲自上门给学生及家长做思想工作外,还动员和学生、家长关系好的同学、朋友上门进行“人情”战。有的学校甚至请出家长的上司做工作。 志愿“误导” 记者在泉州某民办中学采访时,正好碰到一位家长在校长面前哭哭啼啼。据这位家长说,孩子今年考了412分,当时填报志愿时,学校误导学生说,第一志愿可以先填民办学校,反正要等达标中学录取完了才轮到民办学校(而事实正好相反)。由于是当场发志愿表填报志愿,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听信学校“谎言”填了本校。如今,孩子的分数虽达到了心仪的另一所公办学校,但却先被民办校录取了。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留住成绩优秀的考生,有的学校甚至出台内部“规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允许填报本校或者联办学校,其他学校不允许填报。还有的中学把3天的志愿填报时间缩短为半个小时,志愿表随发随填随收,毫无思考余地的家长和学生只能被迫按学校“指导”填上志愿。 据一些家长反映,除了强制规定志愿填报方向外,一些中学对想填报外校的学生干脆不发志愿填报表,家长只得跑到教育局填报志愿,而大多数不明就里的学生及家长则糊里糊涂成了受害者。 广告“轰炸” 为了挖到优质生源,不少学校还重金投入大做广告。高考、中考成绩一揭晓,各个学校纷纷打出“总分状元”、“单科状元”、“市区状元”、“全市状元”等宣传条幅,或者是在电视、报纸、广播里轮番打广告,以期吸引家长的注意。 除了各种状元的大宣传,有的广告还打出“小班化”、“导师制”等承诺来吸引家长。而业内人士说,其实即使是大学都还未实现导师制,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更不可能做到导师制。一些学校其实是将设想作为承诺,有欺骗家长之嫌。 分析 你争我抢为哪般? 曾几何时,泉州市教育局还在为普及高中教育费尽心思,号召广大高中学校扩大招生,为本地教育事业做贡献。然而,为何短短几年工夫,泉州的高中校已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而且,为了争抢生源战鼓雷鸣、硝烟弥漫? 据了解,除了近几年泉州大力发展高中学校外,一些优质高中校纷纷崛起外,个别新兴高中校办学方向不健康,造成整个教育市场进入无序竞争状态也是原因之一。 民办:打造品牌优质生源是关键 可以说,在高中优质生源争夺战中,民办高中是这场战争中最大的买主。虽然,各界对高中校大事抢生源的行为多有不满,但民办学校却有自己的看法。一民办中学校长更直截了当道出其中玄机:“要打出学校名气、办出品牌,不靠优质生源靠什么?” 一民办高中校长坦言,生源是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条件,有好的生源,才容易出成绩,才可能吸引更多家长和学生。否则,吸引不了学生,学校就办不下去。 以该中学为例,由于采取各种措施,招生分数比原计划提高了一二十分,与市区一些公办达标校的分数拉近了许多。在该校今年招收的学生中,优质生源占了招生总数的60%以上。这为今年的扩大招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办:评价标准失衡只好随大流 据了解,在这场抢夺优质生源大战中,不少公办学校的招生都受到了冲击。像泉州一中、泉州五中、泉州培元中学等达标学校都不否认这一点。 “如果我们有钱,也会把奖学作为招生的辅助手段!”谈到高中校抢夺优质生源,泉州某公办学校负责人坦言:虽然,办学不能昧着良心,但适者生存,为了不使自己成为千古罪人,就只能随大流! 一些公办学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今社会上缺乏评价学校办学的客观标准,老百姓择校就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今年是否出状元、出了几个状元?以为培养几个尖子生就是好学校,盲目追从。 这样一来,作为公办学校就显得特别被动,只能违背原则做一些自己原本不屑于做的事。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公办学校负责人坦言,如果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不改变,泉州的抢生潮只会愈演愈烈。而公办学校为了生存,也只能随大流———虽然在这场争夺战中,公办学校其实是处于不利地位。 声音 别再干预孩子的“志愿”了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学校抢生源的做法,大多数人十分反感,不少家长和考生都埋怨说,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受到了影响,而在这场优生抢夺战中唱主角的学校和老师,也是满腹苦水。 学生: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小陈是某中学初三实验班学生,从初三下学期起,想报考外校的小陈常常课上到一半,就被老师叫出去谈话,还被口气强硬地威胁说,如果不报考本校,综合测评成绩将达不到良。 虽然,学校只是威胁小陈,也不敢真的那样做,但还是让小陈感觉心理压力很大。他告诉记者,在中考前的那段时间,他和身边一批受到“关照”的同学大多没法安心学习,有的同学甚至情绪波动很厉害。中考的时候,许多平时考试成绩在前几名的同学都掉了下来。 家长:别再拿孩子的事来烦我了 初中毕业生填写志愿前几天,泉州市区某机关工作人员刘先生终于忍痛把用了整整6年的手机号码给换了。原来,刘先生的儿子是市区某中学初三毕业班的尖子生。儿子读书好,这本是值得骄傲的事,但自5月份以来,学校为了留住这位“好学生”,不断地给刘先生打电话,每次说的都是同样的话,让刘先生不胜其烦。 中考前,一些学校为了保住好生源,除了给家长打电话外,还上门走访、请家长的亲戚、好友、领导做思想工作。一位家长说,自己有时真是忍不住想大声告诉老师们:别再拿孩子的事来烦我了! 老师:教学秩序受影响谁来负责 “原本当老师,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是手上培养出几个好学生。”在泉州某中学任教的林老师说,自从当上了初三毕业班班主任后,这种成就感几乎已经完全消失了。 林老师说,以前,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备课、教案、辅导学生方面,但自从当上了毕业班班主任后,大半心思都花在与学生“谈心”、劝说学生报考本校、上门家访劝说等事情上了。他无奈地说,自己和几个教师交谈时,大家都感觉正常的教学秩序受了极大的影响,“这样做对学生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校长:每天跑招生如何务正业 提起优质生源抢夺战,泉州一中赖校长开玩笑说,抢生源让他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校长。作为校长,本来应该把重心放在学校教学的管理上,但为了招生,自己每天待在学校的时间很有限,大部分时间都在跑招生。 培元中学黄校长也坦言,原本,高中招生就是切线后几天的事,但今年,自己却不得不提早介入招生工作,为招生浪费了不少工作时间。 赖校长认为,作为学校,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而优质生源抢夺热潮的出现,让学校耗费大量人力、智力、财力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对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都是很大的冲击。 思考 谁把教育导向扭曲了? 尽管,一些学生及家长最终屈服于金钱和人情,但是,泉州一些高中学校利用各种不适当手段抢夺生源的做法已经对大多数学生、家长、老师乃至整个教育资源分配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 在这场生源争夺中,最受伤害的还是学生:学习受影响还在其次,如果由于父母一时被金钱利诱,孩子被“卖”给一个其实并不好的学校;或由于这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使孩子从小养成过于功利、不知感恩的心态等,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那么,到时候,谁来为这些学生的成长“买单”? 泉州一著名教育专家认为,抢生源最恶劣的影响就是违背了教育规律。教育是公益事业,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爱护、支持的事业。那种靠抢夺优质生源以期能在短时间内见效的功利办学方式,违反了教育的政策、方针,也违背了教育的法律法规。 某中学校长指出,学校的责任本来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现在大家动不动就拿大把钱来“买”成绩,这会给孩子正在发育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人生,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特别是一些中学,用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资源来培养少数优等生———为了培养尖子生,一边是几个教师同时围着一个孩子团团转,一边却对那些缴纳几万元巨资进校的普通学生应付了事,甚至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干脆任其自生自灭。许多家长培养孩子的辛苦钱却被校方投在“尖子生”身上,这样的行为,有违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也剥夺了大多数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是严重的教育不公平。 另一所中学校长则提出,大家都在抢好生源,那些抢不到好生源的学校,教师的积极性、教育教学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而且,民办学校有钱“买”学生,公办没钱买生源,这其实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 教育界人士认为,即将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过早地接触到赤裸裸的金钱交易,变成唯金钱、唯经济的观念,对他们的成长是种严重的伤害。 □部门态度 坚决反对花大钱“买”高分生 ———泉州市教育局局长郑建树 “作为教育部门,我们坚决反对花大钱争夺生源!”日前,泉州市教育局郑建树局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态度明确地表示,作为学校,适当地进行奖学、奖教是可以的,但如果是为了争夺生源,带着商业行为“用钱买高分生”,那是不允许的。 郑局长说,一些学校因为得到社会贤达、校友的资助,设立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那是正常的现象,作为主管部门是鼓励奖学、奖教的。但奖励应恰当,面应该尽量地广,应着重面向品学兼优及家庭贫困的学生。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要把握一个度。郑局长同时强调,即使是奖学奖教,奖励的经费也应来自社会的捐献,而不应该把学费或财政拨款拿来大张旗鼓地以奖学为名进行商业性的操作。 “不要靠尖子生来撑门面!”郑局长说,看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全体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素质都得到提高,而不是看这个学校出了几个尖子生。如果一所学校只有几名尖子生,大部分学生都不怎么样,那样的学校就算不上是好学校。 对于一些学校干预学生填报志愿,甚至不让学生填志愿的行为,郑局长认为是不恰当的。他同时强调,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更不能过分要求学校干预学生受教育权与选择权,特别是非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过度干预,或采取不恰当的手段。 他说,每一所学校对学生填报志愿有指导的义务,一些完中校希望本校初中毕业生升入本校高中部,只要是正常的引导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过度干预,更不能采取行政干预。学生的升学志愿,最终还是应该由学生与家长来决定。 郑局长委托本报提醒学生及其家长,教育局已针对那些过分干预或不让填报志愿的现象出台了一些补救政策。今后,学生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直接向教育局中招办领取志愿表,并将填写好的志愿直接交给中招办。他说,今年已经有不少学生通过到教育局填写志愿行使了志愿填报自主权。 郑局长还表示,今后,教育局将开设公开窗口,专门接受这方面的投诉,及时解决问题。 □言论 只会教“尖子生”算好学校吗? 某中学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说:“我们的定位是一流的学校!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但如果没有一流的学生,再好的师资与管理都没有意义!” 这位负责人说得坦然,业内人士却认为:谁不想把学校办成一流的学校?如果大家都为了办一流的学校只选择一流的学生来教,那么,谁来教那些暂时算不上“一流”的学生? 孔子曰:有教无类! 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潜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那才是教育的初衷。 然而,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教育却变味了?大家都在追求优质生源,为了抢夺到优质生源,“收买”、“游说”、“强制”……无所不用其极,而个别抢不到所谓“好生源”的学校则愁眉苦脸,甚至哭爹喊娘,就差没有扔下教鞭黯然离去了。 几年前,泉州推行电脑派位,这一做法得到了大部分学校的认可。3年后,经过努力,一些原本被人们当成薄弱学校的中学,中考成绩十分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这一现象曾引起人们的反省:“原来在同等情况下,那些叫座的学校也不见得就比普通学校好!” 然而,时隔没有几年,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一切。当一些学校纷纷拿状元、尖子生、高分生的数量大事宣扬自己的办学能耐有多强时,人们却忘了问一问,如今的这些尖子、状元是否3年前就是状元、尖子?在这些拿状元、尖子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学校中,状元、尖子之外的大多数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 有一位业界人士说得好,看一所学校好不好,不应该只看它有几个学生上了重点大学,而应该“追本溯源”,看看它3年前招收的学生情况如何。如果3年前,这些学生中只有100人上重点线,而3年后却有200人上了重点线。那么,这样的学校肯定要比那些3年前有400人上了重点线,3年后剩下350人上重点线的学校好得多。虽然从数量上看,前者似乎不及后者。 什么叫好学校?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有本事把成绩一般的孩子培养成尖子生,那才算好学校!那才算有真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