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天桥民俗艺苑传承老天桥绝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24 北京日报

  本报讯(记者唐铮通讯员闪笑)口吞钢珠、大刀斩肚皮,一摞白纸随手一变就成了百元大钞……日前,“天桥民俗艺苑”正式揭牌成立。揭牌当天,“八大怪”程傻子的传人张燕荣、空竹老艺人王丽云、中幡老艺人王福禄等多位民俗艺术传人就都亮出了自己的绝活儿。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名句描绘了老天桥昔日的繁华盛景。近两年,随着对天桥民俗文化发掘、抢救、保护工作的大力推进,众多天桥老艺人和他们的传人
又重新回归天桥,当中有90余岁高龄的“朱氏三雄”之一朱国良;将空竹“抖”到澳大利亚的空竹老艺人王丽云;“八大怪”程傻子的传人张燕荣,“拉洋片”世家传人毕连生;气功绝活大师戴疯子;拿过国际奖项的中幡表演者王福禄。除此之外,社区还有自幼擅长书法绘画、荣获国际奖项的赵树谦;善长民族舞蹈编辑的鲍起环;有功夫太极教练臧兰琴;还有许多擅长风筝制作、风筝放飞、剪纸、工艺品编织等民俗艺术人才。这对于天桥小区来说,是一笔极其稀有的宝贵财富。

  据了解,目前天桥艺苑共有空竹表演队、风筝表演队、工艺编织班等各类艺术班队12个,吸引了有不同文化需求的居民三百余人。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各种文化队伍井然有序地开展活动。不少居民白天上班,晚上赶来参加活动。教师教练更是不辞辛苦,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彻夜未眠、废寝忘食。目前“天桥民俗艺苑”采取理事会的组织管理形式。理事会由19人组成,全部通过民主选举产生,成员都是社区内的居民。RJ178

  新闻时评

  如何让天桥绝艺不绝

  彭俐

  天桥,不只是一个地名,它还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代名词。

  “天桥民俗艺苑”揭牌成立,又勾起我们埋藏已久的记忆。一百年前,天桥是商贾云集的集市,民间艺人的舞台,城市平民的乐园。平日里,这里说相声的、说竹板书的、唱大鼓的、唱坠子的、摔跤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不下两千人。以至流传一句歇后语:“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其实,天桥的把势可是真练,这不,大伙儿昨儿个刚看到了“口吞钢珠”、“大刀切肚”、“手抖空竹”、“头顶中幡”。如何让耄耋之年的老艺人的绝活不至于绝迹,如何使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恢复元气,如何将天桥曾具有的市民文化娱乐功能重现,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课题。

  曾有人说:“天桥是旧式的平民文化宫。”也有人说:“天桥的灵魂在于它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天桥的绝艺在不久的将来,一个个都相继失传,最终变成地下的“古董”。天桥绝艺,是北京民间文化的薪火。为此,应该集中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民间艺人、政府工作人员等“会诊”,并唤起工商界等人士的参与热情,同时借助现代传媒的影响力,共同来实现天桥绝艺,乃至整个天桥民俗文化的复兴。RJ07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