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义诊 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8日09:46 千华网

  近日变相非法义诊有所抬头,“聪明”的医疗机构和药品厂商不再直接用“义诊”的字样,而是改打“免费检查、免费体验、免费咨询治病”的招牌,在一系列的“免费”背后,却是一些骗钱陷阱。

  莫名其妙的“公益活动”

  刚退休的薛先生讲述了近日遇到的烦恼事:不久前,他看到一则“全国健康万里行”的广告,其中明确说明为心脑血管病人提供专家咨询和免费身体检查,经电话确认后,他按照主办方提供的时间参加了这个自称“国家公益”活动。当时参加活动的大约有十几个老人,在听了“老专家”的讲座后,本该进行免费体检,但组织者却说医疗仪器坏了不能检查了,便直接向参加活动的老人推销药品,当时他没有买。事隔一个星期后,他又去了一次,当来到现场的楼下时,看到组织者们拎着大包小裹地匆匆下楼,并告诉他参加活动的人太少,活动取消了。薛先生非常疑惑:公益活动还必须凑人数吗?他明明是提前到现场的,活动时间还没到,怎么就说参加人少呢?

  记者拨通了薛先生提供的咨询电话,对方告之,专家太忙排不过来,活动如今已经暂停,其他一概不知,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免费背后有“猫腻”

  记者从市卫生监督所了解到,近期一些上当的群众纷纷打来投诉电话,他们大都是“免费检查”的受害者。所长何方旭介绍,组织者有时租用大宾馆的会议室,有时在社区公共活动场所,有时甚至在街头、菜市场,以“免费检查、免费体验、免费咨询治病”的名义招揽顾客,推销保健品。

  据介绍,一般来说,药品和保健品厂家会采取各种方式把推销对象锁定在中老年人身上,利用他们渴望尽快恢复健康的急切心理以及对名医、名医院的信任,“义诊”中,“权威专家”坐诊是最常用的手法。其实,这些所谓的专家,是否具有医师资格不得而知,厂家需要他们做的就是给老人们“添病”。而且促销的产品通常是知名度不高、疗效不明显的,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在活动中,举办方请来的“专家”会把药品、保健品的功能和疗效说得天花乱坠,当患者买了药后发现没有效果时,商家早已无影无踪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义诊市场,如何判断其真伪呢?何方旭所长建议,遇到免费活动,不妨先了解一下他们宣称的医疗机构背景,再打电话向卫生行政部门查询核实。只有合法医疗机构,卫生部门才会发放行医许可证。

  另外,无论看病还是服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盲目轻信免费的非法义诊,不但浪费钱财,也容易耽误病情,还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记者巴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