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八年爱心养育流浪儿河北养父感动新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09:46 石家庄日报

  核心提示

  袁布,57岁,邯郸市魏县东代固乡前罗庄村农民。9年前,他好心收养了一名新疆维吾尔族流浪儿童——7岁的艾力江,并精心养育他长大。前些日子,16岁的艾力江终于找到了他的亲生母亲。河北养父的善良,得到新疆当地维族群众的广泛赞誉。

  8月3日上午,邯郸市魏县县长齐景海等一行数人来到该县东代固乡前罗庄村,将书有“民族团结模范”的金字牌匾送到村民袁布手中,闻讯赶来的近千名村民中响起阵阵掌声。

  袁布哽咽着说:“俺想在新疆的儿子了,八年多了,他已成了俺心头的一块肉……”

  袁布割舍不下的“儿子”叫袁相国,就是他收养的新疆维族孩子艾力江。此时,远在千里之遥的艾力江正和亲生母亲团聚,但他坚持一天一个电话,问候在河北魏县的养父母。

  是什么让天各一方的人紧紧连在了一起?这里面又有多少故事?8月4日,记者走进了魏县前罗庄村袁布的家中。

  回新疆,儿子牵着养父心

  “我花家里的钱太多了,一辈子也还不了,爹、娘,你们就别让我上学了。”2005年夏天,刚念完初一的袁相国第一次跟父母“顶嘴”,执意放弃学业要去打工。袁布夫妇拗不过他,只得托人在市里找了一份临时工作。

  2006年5月4日晚上9点多,袁布突然接到相国从邯郸火车站打来的电话,说要回新疆。“我当时就劝他,别犯傻,等过两年你长大了,爹再送你回新疆找亲人。”袁布说,小相国一直有个心愿,想回新疆看一眼亲生父母是谁,可他自己根本不记得父母叫什么名字,家是新疆什么地方的,所以一直没让他去。

  5月4日晚上10点多,小相国又打来了电话。“爹,你跟娘说一声,我回新疆看一眼就回来,你们别担心。”当时,漆黑的夜空中飘起了雨点,村里交通又不方便,袁布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劝小相国:“你别走,明天爹多拿点钱过去,咱一块儿去新疆……”

  “我是一夜没合眼,担心孩子出啥事儿。”袁布第二天一大早,赶紧跑到市里去找小相国,却没了他的踪影。5月6日下午4点多,袁布盼来了小相国的电话,“爹,我在乌鲁木齐,手里就剩一块五毛钱了,我很安全。”袁布让他挂了电话,自己拨过去,可人已经走了。

  袁布赶紧通过电话查询到乌鲁木齐火车站派出所的电话,打了过去,请求民警帮助寻找小相国。5月8日,袁布又把电话打到派出所,对方告诉他孩子找到了,但已经被送到自治区社会救助站。于是,袁布又拨通了救助站的电话,嘱托工作人员一定要照顾好小相国,自己处理完手头的事儿马上就过去。

  5月13日晚上,袁布从邯郸火车站乘上了开往新疆的T69次列车。“我在那里待了6天,陪着小相国一起四处找亲人,可那么大的地方,找个人太难了。”袁布说,当时自己和救助站的人都劝小相国先回河北来,但孩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让我见一眼亲生父母吧!”

  因为家里正忙着收麦子,无奈,袁布只好独自先回来了。

  此时,“一个被汉人收养的新疆小伙子回来找亲人了”这一消息被当地媒体热炒,几天内有80多人前往救助站认亲,但一一被排除了。直到6月30日,一个妇女来到了救助站,从包里掏出几张照片。袁相国看了后,指着照片上的小男孩激动地说“这就是我。”

  这位妇女叫吾热木·卡得尔,今年49岁,是新疆阿克苏市英阿瓦提社区的一位居民。她失踪的儿子叫艾力江,生于1990年4月6日,失踪的时间是1997年3月份。

  袁相国告诉那位妇女:“我记得我姐姐右嘴边有颗黑痣。还记得村里面有一个女哑巴开的小商店,我经常去那里买零食……”吾热木·卡得尔大声哭了起来:“你说的太对了,我有个女儿右嘴边就是有颗黑痣,我们的隔壁不远处也有一个女哑巴开的商店……”

  为防止出差错,7月3日下午4时,袁相国和吾热木·卡得尔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乌鲁木齐公安局进行DNA鉴定。7月7日,从乌鲁木齐公安局刑科所传来消息:袁相国与吾热木·卡得尔血型系数完全吻合,两人确系母子关系,袁相国就是艾力江。

  飞雪天,家里来了个“新疆娃”

  在魏县前罗庄村一间破旧的民房内,满脸皱纹的袁布坐在土炕上缓缓地说:“那是农历十月初八,大雪天,我把相国抱了回来,就放到了这个土炕上。”

  那是1997年冬天,前罗庄村在外地做生意的村民袁金发,路过陕西宝鸡火车站时碰见一个趴在地上乞讨的新疆娃娃,他想到有个亲戚一直想要个儿子,便把这个小乞丐带了回来。可因为这个孩子长相有点儿“怪”,头发卷曲、眼窝深陷,而且不会说汉语,亲戚不要,村里也没人愿意收养,袁金发犯了难。这时,有人出主意说:干脆扔到邯郸火车站算了,让他听天由命吧……

  时任村支书的袁布正在大队开会,当听说有人要把捡来的孩子扔到火车站时,他急了。“不管是哪里的孩子也不能扔啊,大冷的天儿,还不要了小命啊!”袁布回忆说:“我当时就给大伙讲,会先别开了,我去看看娃。”

  随后,袁布和爱人任凤云顶着雪花一起来到了袁金发的家里。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小男孩缩在墙角里,胆怯地盯着来人。“我当时一看这孩子心就酸了,他只穿着一身破烂的秋衣秋裤,一双球鞋裂着大口子,10个小脚趾全露在外面,小手和耳朵都长了冻疮,直流脓水……”

  袁布夫妇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抱了回去。从此,这个流浪儿结束了风餐露宿的日子,有了温暖幸福的家。

  由于这个孩子只记得自己可能7岁了,被一个长着大胡子的人拐出来到各地去偷东西、乞讨,根本不知道家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袁布便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袁相国。袁布把他当成心肝宝贝,他的孩子们也对这个小弟弟百般呵护,总把好吃的好玩的让给他。

  八年半,甜甜蜜蜜一家人

  “我们老两口儿挺喜欢这个孩子,他聪明懂事,学习也好……”谈起和袁相国在一起的日子,袁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幸福的笑容。

  小相国对汉语是不学自通,听别人说上两句自己就会讲。1998年9月份,已能和小伙伴们用汉语自由交流的小相国被袁布送进魏县二完小学习。对此,袁布说:“我就是想让他好好学习,长大了有出息,好回新疆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小相国也没令人失望,成绩在班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六年中得了5张奖状。

  小相国虽然学习好,但身体欠佳。因为他身上有多处冻伤,还得了严重的鼻窦炎。为了治病,袁布夫妇多次背着他奔走于邯郸、

石家庄之间,四处求医,花费数万元,还欠了一屁股债。任凤云说,当时有人劝袁布“没钱就别治了,你图个啥?”老袁当即就给人家瞪了眼:“我啥也不图,他就是我的亲生儿子,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前罗庄村的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小相国在袁家生活得很好,穿衣打扮根本不像一个捡来的、没有爹娘的孩子,也从来没见袁布夫妇打过他。农村的孩子很少过生日,但小相国却享受到连哥哥姐姐都羡慕的特殊待遇:每年父母都给他过生日。“我把他来到我们家的那一天定为他的生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全家陪他过生日。”袁布说,小相国特别喜欢吃饺子、鸡蛋和大锅菜,所以他每年生日那天家里就坐在一起包饺子。

  育儿情,河北养父感动新疆

  7月2日上午,袁布接到小相国的电话:“爹,你快来吧,有人来认我了,她可能就是我亲娘……”当天晚上,袁布又踏上了去新疆的火车。

  当地媒体对这位来自河北农村的“养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他为“感动了整个新疆的河北人”。自治区民政厅还邀请他去做报告,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当袁布上街买东西时,许多维吾尔族人都不肯收他的钱,“你是河北来的爸爸,你是大好人,不要钱,东西拿走!”阿克苏市英巴扎社区主任索吾登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说:“作为河北的一个汉族家庭,能收养新疆的维族孩子,而且一养就是8年多。他们夫妇太伟大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小相国的母亲吾热木·卡得尔更是激动得一次次热泪盈眶,她拉着袁布的手说:“艾力江回家了,我太高兴了,不知说什么好。这么多年,袁大哥把艾力江养大,受了不少苦,真不知道该怎样报答你。”

  袁布告诉吾热木·卡得尔和她的邻居们:“我不需要任何报答,这么多年我抚养艾力江也没有想到过回报,不管他是维族孩子也好,是汉族孩子也罢,他们都是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这门新疆的维族亲戚我认定了!”

  8月4日下午6点多,小相国从新疆又给养父母打来了电话。袁布说,自从他7月23日从新疆回来至今,小相国几乎一天一个长途电话,跟他和老伴儿聊上几句。

  记者接过话筒,远在千里的袁相国大声告诉记者:“爹和娘都是好人,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们的大恩大德,我会回去伺候他们的。”

  同时袁相国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已作出决定,等9月份开了学就送他到阿克苏市第六中学免费读书,还答应每年为他提供一次路费,让他回河北探望养父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