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梅州撑船人麦健一家三代人用船为乡亲服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1:40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本报讯近两个月来,梅州市接连遭受暴雨袭击。7月26日,梅县松口圩镇再度受浸,洪水超出警戒水位6米多,这已经是该镇今年第五次受浸了。梅州日报记者乘坐一条小船,慢慢进入一片汪洋的圩镇采访。而就在这一片汪洋中,50开外、穿着短衣短裤的撑船人却没有丝毫的畏惧,稳健地挥动竹竿,让船只稳稳地前进。

  旁边的人告诉记者,他叫麦健,是松口镇老少皆知的名人。因为每一次洪水来临时
,他都会出现在汪洋的街道中,用船转移受灾群众,为受浸的高层住户运送粮食,这一干就是40多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一家三代在70多年的时间里都在水灾发生的时候默默用船为松口的乡亲服务。

  三代以救灾为己任

  20世纪初,麦家先人来到松口镇。他们常年吃住在船上,靠捕鱼为生。无论老少,都有很好的水性。他们虽与岸上的居民有一定的隔阂,但是,每次河水漫过街道时,他们都会用船只将居民转移出来。久而久之,水灾划船救人成了麦姓家族的优良传统。而麦姓人也被人亲切地称为“水上人家”。

  麦健11岁时,就开始跟爷爷一起在洪水中划船,解救被困群众,为受困群众送水送食物。那时,爷爷是一个渔民,拥有一条自己的小木船,每次洪水灾害到来的时候,他都会将渔船开到街上,和其他有船的麦姓人家一起,将被洪水围困的乡亲救出来,或者用船帮助乡亲托运救灾物品等。后来爷爷老了,父亲从爷爷手里接过船桨的同时也接过了救灾重任。

  自从父亲手中接过船桨以来,麦健已经用坏3条船了。刚开始是只小木船,那是当年爷爷捕鱼用的,由于木船比较小,一次只能承载不到10人,每次洪水来临时,他连停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为了在灾情发生的时候更快捷安全接运群众,1987年,松口镇政府出资买了6艘铁船,并且征集熟通水性的村民为抗洪抢险队员,麦健更是成了抢险队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承担起了指挥这些船只运送灾民的重任。

  在采访过程中,麦健的电话响个不停,原来都是向他求救的。他娴熟地指挥着队员们该往哪个方向去救人或者送水和食物,而且不断跑出门口,告诉正在划船的人应该怎么做。

  救人于危难之中

  与洪峰抗战了40多年,麦健的记忆简单而又复杂。在他的脑海中,解救被困群众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但是40多年下来,什么样的风浪也见过了,还真有点见怪不怪。思索良久,他才想起10年前的那场洪灾。

  那是1997年,当时洪水迅速上涨,很多人来不及搬东西,便逃了出来。有两位老人由于行动不便,被困在屋里,随着水位的升高,他们被迫往屋顶撤离,最后水漫到了屋檐的位置,两位老人就只能坐到屋顶上等待救援。由于当时水位太高,电线都交错在水面上,冲锋舟进不去,情况危急。

  麦健镇静地向周围看了看,然后夺过木桨,拿起剪刀,驾起小船,小心翼翼地驶向被困的老人。他屏住呼吸,一边慢慢地划船,一边把挡住去路的电线都剪断。就这样一路前进,一路清除障碍物,终于来到了两位老人被困的地方。眼看着就能将两位老人救出来了,新的障碍又接踵而来。由于老屋年久失修,屋檐受水浸的时间太长,显得岌岌可危,麦健连站都站不上去,更别说上去救人了。情况紧急,麦健只能用手一点点把屋瓦翻开,递上竹梯,让两位老人慢慢爬上小船,将他们送到安全地带。在1997年抗洪抢险的日子里,麦健创下了三天三夜奋战在抗洪第一线、几乎没合眼的纪录。

  说起这段“往事”,麦健就像在讲述别人的事情一样平静,也许在他的一生中,类似的“经历”数不胜数。据村民统计,在台风“格美”来临的短短一天中,麦健领着手下的6条小船走了1000多趟,安全转移了6000多人。

  舍小家为大家

  据了解,麦健的家在靠近码头的低洼处,每次洪水来临,他家都首当其冲,这次也不例外。如今家里的水位高达4.5米,几乎淹没到二楼楼顶,家里的人全被困在三楼。

  忙碌的麦健已经无暇顾及家人了,只有在必要时才送一些食物回家。对此,麦健心里充满了愧疚。因为,几乎每次洪水来临,都是妻子、儿女合力将家里的东西从一楼搬到三楼。有一年,洪水来得太急,家里人手不够,很多东西来不及搬就被大水淹没了。(罗娟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