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调包骗”步步设陷轮番上阵——车站地区假手机诈骗伎俩暗访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09:00 无锡日报

  旅客在火车站被骗买下假手机,已不是新鲜事儿了,由于火车站人流量大,常常成为骗子们行骗的“乐园”。这些行骗者到底施用什么伎俩,使得旅客屡屡上当受骗呢?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暗访,见识了这些骗子的行骗过程。

  寻找目标引诱上钩犤实录犦当记者背着行李,随旅客走出无锡火车站广场时,一名推着自行车的小伙子,跟了上来,用普通话轻声问:

  “要手机吗?”随即拿出一款手机,示意跟他到附近的小游园里商谈。他出示的夏新手机有九成新,款式也新颖,他称该手机功能齐全,摄像头有180万像素。而价格只要六七百元,比市场价便宜了一半,还可以再商量。

  犤点评犦骗子们深知火车站人员流动性大,行骗比较容易,故把行骗目标锁定在外来旅客身上。他们以“价廉物美”作诱饵,摸准旅客贪图便宜的心理诱其上钩。

  摸准心理步步设陷犤实录犦记者表示偷的抢的手机不敢要,该男子称手机是其亲戚到上海去玩时捡到的。随后,记者便要求把自己的手机卡插入其中试试。经验证,手机确实有先前所说的各种功能,性能良好。

  记者翻遍口袋向他表示,只有540元。

  此时,对方表现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但仍愿意530元出手,他“好心”地表示:“留下10元钱给你作路费。”犤点评犦骗子有时显得特别“善解人意”,以突破陌生人的心理防线,获取其信任后,再引诱对方跌入精心布置的骗局中。

  等待时机偷梁换柱犤实录犦记者拿着试过的手机要付钱时,却多次遭到了该男子的拒绝。他一会儿表示售价太低,反悔地夺过手机,随即将手机放入裤袋中;一会儿执意要先收了钱,才能给手机,始终没有将试过的手机交给记者。

  此时,一名清洁工走到了记者身边,使了个眼色,暗示不要上当。见记者并不理会,这名好心的清洁工一直磨蹭着不肯离开。该男子眼见无法当面行骗,只得作罢。

  一位警员事后揭秘说:那部手机并不是他准备卖出的,其花招也就在这里。他们以前直接用手机模型骗人,现在则常常采用新颖的中高档手机作道具,在让你试打、试拍之后,以取回自己的手机卡为由拿回手机,趁你在掏钱不注意时,把原来的真手机换成口袋中早已准备好的外观相似的假手机。

  犤点评犦锡城处处有善良而警觉的眼睛,正是无数有觉悟的“清洁工”,才使我们得以体会到温暖和安全。这些热心人的提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广大群众自身要有防范意识。

  不愿罢休轮番上阵犤实录犦记者刚走不远,又有两名推着自行车的青年上前搭话,问是否还想买刚才那部手机,显然他们是一伙儿的。为了想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耍什么把戏,记者表示可以再商量看看。这次,两位青年显得更为谨慎,要求记者随他们去高墩桥下的僻静处。记者告诉他们桥下有探头,还是在桥上比较好。这下,两名青年也警惕起来了,尽管记者说愿意再商量,但他们骑车溜走了。

  犤点评犦显然他们心中有鬼,不然怎会惧怕面对探头?先进的监控设备,能使违法犯罪者望而却步;广大群众都睁开警惕的眼睛,就能使他们感到震慑。

  后记:昨日上午,记者采访了车站地区派出所夏副所长。他说,类似假手机这样的行骗者,在车站地区有二三百人之多,且大多为租住在菜花墩地区的外地人。他们一改过去单枪匹马行骗的手法,如今常是一人行骗,多人把风,人员的增多也助长了他们的违法犯罪的胆量;过去常常是步行,现在多为骑车行骗,一旦被揭穿逃离方便。若一次失败,他们会换另外一些人继续。有时前面刚行骗完,后面还会有人跟上去敲竹杠。

  对此,警方已采取诸多打击措施,但也面临一定的困难。因警员在明处,骗子们早已认得,一旦远远看见,拔腿就跑。即使最后被抓住,警方也难获得现行证据。其次,他们善于钻法律空子,法律规定,诈骗满600元才能拘留,而这些骗子通常每次诈骗都在600元以下,只属违法,不构成犯罪。故他们常在各个城市流窜作案,以逃避警方打击。

  (记者亚洲实习生华婷钱逸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