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地震救援队 灾后生命的守护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05:4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记者陈宇 8月5日,为期三天的2006年亚太地区地震演练在河北石家庄举行,这是首次由中国政府承办的大型国际地震演练活动。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17支国际救援队,以及包括我省在内的中国17支省级地震救援队代表参加了此次演练。这样的演练每年举办一次,由亚太地区各国轮流主办,而这次之所以在石家庄,是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

  按照联合国框架下国际救援的启动、部署和行动机制,此次演练采取实战与灾害情境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成功演练了国际救援的行动程序和组织协调。

  四川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副处长龚宇,代表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省救援队),与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大队长牟良全参加了这次活动。龚宇告诉记者,举办此次地震演练,对于加强我国应急管理部门与国际城市搜索救援组织的合作协调能力,提高紧急处置巨灾的程序和救援能力,学习国外救援队伍先进的救援理念和技术,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国际救援:程序谨严,管理规范5日晚上8点半,演练正式开始,模拟情况为石家庄市发生7.2级地震,震中和震源深度已经测定。

  演习开始后,各国救援专家立即进入临战状态,繁忙得就像是军事战争中的总指挥室。震害发生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将本国可以投入的救援力量通过联合国救援网络上传,而其他几个工作组的专家们,正在模拟统计震害发生地的各类信息,并在地图上标注。

  同时,演练设立了5个情景屋,以模拟不同的灾区实景。救援专家们以他们过去的城市救援经验获取接近真实的灾区信息,并向联合国现场指挥中心汇报。汇总的信息将指导各国的搜救行动……

  观摩国外救援队的演练后,龚宇感慨地说,联合国非常重视救援程序,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环节,从而使信息损耗降低到最低程度。

  “首先,国外救援队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对灾害的敏感性很强。其次,他们的队伍管理和营救行动的管理非常规范。”

  比如,对于一家处于地震灾害区的医院,在接到求救请求后,国际救援队首先会对受灾现场进行考察,由评估队尽可能充分了解现场灾情。“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所有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潜在危害的考察,如有无‘X’射线,有无传染病源,等等,并把各种信息尽快返回给指挥官。”龚宇告诉记者。

  然后,他们会立即着手了解,当地政府对灾情了解如何?对灾情的控制能力如何?能够提供什么?

  接下来,在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后,国际救援队马上就会做出决策,正确分配救援力量,如搜索设备的使用,从而使援助队伍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这次演练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国际救援队的管理理念十分先进,他们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专业。”龚宇说。

  “8·12”事故救援首战告捷

  2005年8月12日晚,瓢泼大雨。位于成都市簇桥太平园家私广场旁边的一幢两层楼的建筑物,突然垮塌,18个农民工被埋压在废墟之下,情况万分紧急。

  接到紧急出动增援的命令后,省救援队立刻出动。50名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队员,5名成都市警犬大队队员,迅速集结到位,携带搜索犬、生命探测仪、库玛特蛇眼探测仪、起重支撑气垫、水泥救援切割器、液压扩张钳等特种搜救器材,第一时间赶到了灾害现场。

  救援队员首先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调查。坍塌房屋共2层楼,高约1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0多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发生时,共有16名农民工在该房屋二楼住宿,房屋坍塌时全部被埋压;同时,房屋坍塌时撞击其东侧的办公用房并导致两堵墙体垮塌,使住在其内的2人被埋压,1人侥幸逃出。

  龚宇回忆说,这次房屋坍塌属于整体坍塌,房屋的梁、柱、楼板等建筑构件压住被埋人员,坍塌的构件杂乱交错,形成狭小空间。此外,由于该工程修建时仅留下南面的一个出入通道,房屋坍塌后使得这唯一通道也被堵塞,救援车辆无法靠近事故现场。

  通过幸存者,省救援队摸清了被埋压人员的大致分布情况,利用搜索犬、生命探测仪、库玛特蛇眼探测仪,通过人工喊话的方式,确定被埋压人员的具体位置。

  最让龚宇难忘的,是对一个压断了一条腿的农民工的救助。当救援队员们发现这个农民工时,他的双腿被压在一个粗大横梁下,身体上还压着一些巨大的水泥板,丝毫动弹不得。“其实,当我们发现他时,他的右腿膝盖骨已经被压断了,但他对生命的渴望使他忘记了疼痛。”

  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量保住他的两条腿,队员们决定先用起重支撑气垫顶起横梁,并同时运用水泥救援切割器等破拆设备,像切豆腐似的分割压在他身上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以形成施救空间,最终将这位农民工成功救出。

  从8月12日晚到13日凌晨,救援行动一共持续了约5个小时,被埋压的18名农民工(其中包括8名死者和10名伤者)全部救出。救援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领导的好评。

  这,也是省救援队从2003年组建以来的首次实战。“虽然这次援救行动规模较小,但检验了我们的设备和战斗力,对于今后救援队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积极作用。”龚宇说。

  现场救助以人为本2003年12月,四川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成立,成为我省抗震救灾工作中的一支新兴的、常设的灾害救援力量,接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救灾指挥部的领导。当时,它是我国成立的第5支专业地震救援队伍。

  省救援队由省地震局牵头,依托公安消防部队,省地震局主要负责灾害评估、现场协调等,公安消防部队主要负责搜救等工作,按80人的规模进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工作。这80个人中,包括搜索与救援队员50人,地震、医疗、结构、通讯等各类专家30人。

  省救援队的任务,是对地震引起的建(构)筑物破坏而被埋压人员进行搜救,对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中,如火灾、危化品泄漏、滑坡、泥石流等,被困人员进行搜救,以及为其他灾害事件提供技术支持和救援。

  2005年11月1日上午9时,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值班人员“接到”来自邛崃市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的指令。救援行动预案立即启动。9时30分,救援队集结完毕到达现场,并马上按照搜救规程分组展开“营救”行动……

  其实,这只是一次模拟实战演练。类似演练和训练,省救援队不时进行,目的是为了锻炼快速反应和实战能力,检验救援队地震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是否科学合理。

  龚宇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全国成立了17支省级地震救援队,这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加强对地震现场生命救助的重视程度,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灾后救助理念。从今年不久前我省出台的《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据介绍,新应急预案改革之前的分级制度,不再采用根据地震强度分级的老办法,而是根据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来分级。

  “如果在无人地区发生十级地震,很可能没有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有感地震也可能引起人群恐慌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新《预案》对地震灾害进行了四个级别的区分,其中经济损失也是按照地方GDP的比例来规定的。比如其中特大震情的界定就是死亡500人以上,经济损失为该地区上年GDP的1%以上。”龚宇解释说,这种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区分人口稠密地区和无人区发生地震时的处理方式,切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