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国防大学教授纵论国防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09:4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采访对象:孟祥青(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台湾问题专家)

  采访记者:伟迪 朱杲

  国防教育与年轻人的关系

  记:最近几年包括您在内的国内几位知名国防问题专家都经常地下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国防问题讲座。

  孟:是的,大家知道,这20多年来,我们国家处在一个和平环境下,不仅没有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战争,包括局部战争,连局部冲突我们都没有介入过。上辈乃至祖辈给我们创造了有史以来极好的生长和创业环境,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我们的生活正越来越好。正因这样,从某种程度上看,社会上滋生了两种意识:一是仅仅从个人创业和奋斗的角度生活,不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兴衰,以个人奋斗作为终极目标,不少人甚至杰出青年都没有安全意识,常常是事业上取得成功却为利所诱,为名所惑,给他人和社会甚至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这些年这样的案例已经不少。还有一种就是极端民族主义情绪,这是不少年轻人尤其要注意的。

  记:您经常巡回各地做报告,知道当今年轻人都关心哪些重要的国防问题?

  孟:他们经常提问的都是,比如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中日东海油气资源争端问题等等。

  记:这几年不少像您这样的专家都下到地方,来给普通群众普及国防教育,说明什么?

  孟:我觉得应该说,这几年我们的国防意识和国防教育比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全民族关心国防和国家安全的意识增强不少,上网搜索,输入国家安全几个字就可找到很多相关信息,各个阶层关心国家安全的人数也增多了;这些年地方不管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业基层都邀请不少像我们这样的国防、军事方面的学者专家等来讲课,这样的次数越来越多;另外,舆论环境也与几年前有很大不同,宣传中除了经济建设中心外,对于国家安全等的舆论环境也在逐步形成。最重要方面,就是党中央反复强调要居安思危、有忧患意识。

  记:今年以来像这样的讲座您做了多少次﹖

  孟:没有统计过,但也不少吧,一个月大概有七八次吧,主要的省市都去过。总体上东南沿海一带比内地去得多。

  中国威胁论到底是什么?

  记:怎样面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孟:首先我们要谈一个大背景,就是所谓21世纪中国的转变。我记得很多国际舆论都说2005年是中国崛起年。我认为要消除“中国威胁论”,应该从两个角度做,一是要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来了解中国,了解我们今天的政策,了解我们五千年的和平文化的建设历程,了解我们未来和平角逐发展的目标。另一个角度,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我们也确实要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目标,走出一条探索性的符合中国国情同时也符合世界的路子,既有利于中华民族崛起但又不给世界的发展带来新的困扰,这就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内容。

  记:具体地说,国防安全与每个人的生活有多密切的关系呢?

  孟:举个例子我们就可知道,比如,《国防法》对一些很重要的基础设施民用设施建设就有具体的要求,比如12层以上的高楼,需要建地下的防空设施,有的地方在高层建筑上没有这样的设计。说高速公路和港口的建设,必须考虑一旦发生冲突,在紧急状态下能不能起降战斗机,港口能不能运送大型的机器装备,像在这些基础设施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但现实中却是很多开发商并不遵从和重视。第二点,我们确实要考虑一旦发生某些安全危机问题,我们有没有畅通无阻的疏散的战略通道,有没有必要的防范措施,这都是在我们经济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在前两年发表过一篇文章,就是西部大开发时期的一个国家安全战略情况。

  国防专家的历史观

  记:我们知道,国防与历史应该说关系很密切,现在有不少教授从讲堂出来后到处讲学、出书,把史论和既定史实以时尚和戏说方式推翻,出现了一个新词,叫“时尚史学”,您怎么看?

  孟:最近这好像是一个时髦,很多人在戏说历史,坦率讲包括一些电视剧都在戏说历史。从娱乐角度我不提出疑义,但是从教育角度,尤其是对年轻人灌输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上,我看有很大的危害。比如说为李鸿章翻案等就迎合了一部分人追求时髦的社会心理,正所谓“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认为他很可能就模糊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对民族的发展很不利。我个人认为,作为娱乐可不必太认真,但教育对年轻一代会有潜移默化作用,因为他们对历史不太了解,现有的应试教育体系又比较欠缺,特别是对一些对历史不感兴趣或是在学习理工的年轻人是有害的,所以,我觉得这方面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记:那您怎么评价李鸿章?

  孟:我觉得对李鸿章是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应该离开三点:第一,显然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李鸿章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样一个背景下,他扮演了不甚光彩的角色;第二,我们可以用现在的观点去评判前人,但是不能用现在的背景和立场去套用前人,不能把前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言行放在现在的历史背景下去考察,否则就会得出黑白颠倒的结论。这就像一个本来吃不饱饭的人你却跟他说千万不要吃肥肉,否则会得“三高”一样;第三,我发现有少数人在正常学术探讨外追求的完全是炒作自己的,玩弄历史。比如有人甚至还想替秦桧翻案呢,还比如引进外资,在现在的背景下当然无可厚非,但在当时洋务运动和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大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背景下,那时李鸿章他们的所谓引进外资,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正常的引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