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他人解闷 让自己添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9:00 解放日报

  五六十岁的老人陪着七八十岁的老人话家常、练书法,像一家人其乐融融。但这不是一家子,这是杨浦区平凉街道“心理坊”32位低龄老人志愿者,在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服务。他们让独居老人不再寂寞,他们也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平添乐趣。

  闲话家常最贴心

  “小杭,你可来了,我一早就盼着你呢!”开门迎进53岁的志愿者杭国英,89岁的独居老人渚阿婆脸上立刻笑开了花。聊家常、话子女、说过往……这是杭国英与结对的3位高龄独居老人最常做的事。

  据平凉街道对社区独居老人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近半数独居老人最需要倾诉对象闲话家常。因此,“杭国英们”有的放矢,深得老人心。

  一位84岁的“老居委主任”从“位子”上退下来后,脾气变得异常暴躁,经常与左邻右舍为鸡毛蒜皮的事争吵不休。

  63岁的志愿者刘金妹主动找上门,当她了解到“老居委主任”其实是在以吵架的方式找人说话,于是诚恳地表态:“想聊天了,尽管来找我,我保证提供24小时服务。”

  “老居委主任”有了随时倾诉的对象,不再随便闹脾气,邻里关系也开始融洽和睦。子女们戏称,有了“灭火筒”刘金妹,母亲变“乖”了。

  “手把手”教保健

  62岁的退休厂医林荣芳在志愿服务中发现,大多数独居老人都患有程度不一的高血压疾病,有必要经常测量预防。因此,她自己出资买来血压计,每个星期定期上门,为老人们量血压、做记录,时时跟踪病情。

  痛风、高血压、糖尿病缠身的独居老人马老伯对林荣芳赞不绝口:“我每天总要吃一堆药片。过去我总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口吃下算数,却总不见病情有起色。现在通过林医生的耐心讲解,我才知道,原来吃药也是门学问:有些药得饭前吃,有些药得每隔七八个小时定时吃,否则,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不仅如此,林荣芳更时刻记挂着马老伯,一到他吃药时间,就打通电话提醒。马老伯感动地说:“天这么热,我的病情反见改善,这都是她的功劳。”

  各自找到价值和乐趣

  “如果不是参加志愿队服务,我真不知道退休后的生活该怎么安排。”58岁的志愿者张承芳无限感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志愿服务的受益者不仅是高龄独居老人,低龄老人通过志愿服务也重新找到了自己价值和乐趣。

  “这帖字写得还不错吧。”自从和酷爱书法的九旬独居老人陈老伯结对服务后,书法就成了64岁的志愿者陈根新的一大爱好,每周一次的志愿服务也演变成两人的“书法交流会”。志愿者赵佩君被服务对象胡阿婆的编织技巧吸引,经常上门讨教。她笑着说:“与其说志愿服务,不如说互助更合适些。我刚离开工作岗位时,觉得很失落。通过志愿服务,我们的服务被独居老人认可,独居老人的才能也被挖掘,大家彼此肯定、欣赏、需要。这不就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嘛?”

  据平凉街道老龄协会专职人员戎月华介绍,低龄老人志愿者服务队打算开展“个案设计”工作,将高龄独居老人分为技术突出型、艺术突出型等,根据各自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让高龄老人不仅仅是“等待帮助”,而是尽可能发挥才能。

  本报记者 谈燕 本报实习生 张礼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