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防盗门变身信件拦路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2:40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李晓明实习生江怡曼

  出于安全考虑,不少小区陆续安装了防盗铁门。但没想到,在加强防盗的同时,却将信箱一起“锁”在门内。这下让前来投递的邮递员叫苦不迭:遇到信件主人不在家,只能去打扰其他居民,幸运的话还能将信件及时送到,不幸的话还被拒之门外,只能往返重投多次;而信件无法及时送到,耽误了事情,信主人往往又到邮局投诉……重重矛盾之下,防盗
门已经变身为邮递员眼中的“拦路门”。为此,相关单位呼吁,是否能开出通道让信件投递更加便捷,解决“投递难”问题。

  投递员的苦恼:

  铁门拦路往返投递还被投诉

  “现在很多小区都装了防盗门,连信箱也一并锁在里面,造成了我们多次上门重复投递,一方面邮局因为投递慢被屡屡投诉,另一方面还可能耽误收件人的急事要事,实在是让人头痛。”闸北区某邮局投递员老刘向记者抱怨道。他告诉记者,自己就曾经因为铁门挡道,一封信往返跑了三次,最终还被收件人投诉。

  老刘说,那天早上8点去一小区投递信件。因为前不久小区刚装了防盗门,居民的信箱都被防盗门锁在里面,刚好碰到信件主人不在家,老刘便按了隔壁邻居的门铃,想让他帮忙开门好投信。不想隔壁邻居被门铃声吵醒后一腔怒火,根本不开门,还怀疑老刘是发小广告的,骂了几句。无奈之下,老刘只好先去另一个小区投递。

  等到中午,老刘再次来到先前小区投递,没想到信件主人还是不在家。有了前车之鉴,老刘便去找小区物业来帮忙开门。不想却被保安拦下,要求登记检查身份。随后他了解到,前段时间曾有人冒充邮递员进入到小区乱发广告,对此物业也多了一份防范之心。耽误了10多分钟后,物业通知他因为收件人不在家,晚些时候再来投递。

  当天傍晚,老刘第三次来到该小区,这次终于碰到有人在家。然而,到了第二天,邮局却接到信件主人的投诉,说信件投递太迟,耽误了事情。对此,老刘有苦难言,还好邮局在查实了相关情况后,并未对老刘作出处罚。

  信箱的苦恼:

  防贼防盗防广告

  记者对多个居民小区调查后发现,防盗门锁住信箱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记者在闸北区芷江西路某小区看到,小区前不久刚装上了电子防盗门,刚好将底楼的信箱一并锁在里面,从门口到信箱不过1米的距离,中间却隔着一道铁门,信件投递则必须要越过这道铁门。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因为小区以前常发生被窃事件,于是经业委会集体讨论,给小区每栋楼安装了一道防盗门,目前即将通电投入使用。安装防盗门后业主的安全是得到保障了,但同时也给信件投递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居民反映信件不能及时送到,小区便决定铁门白天上午开着,方便信件投递,到晚上的时候再关上。不过这也给白天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隐患。

  在杨浦区国和路上的一个小区,记者看到每栋楼的信箱也是安装在楼内,被一道防盗门锁着,投递信件也是要先打开电控防盗门。住在15号楼的张先生向记者反映,由于自己经常外出不在家,信件、账单什么的有时候很久才收到,会不会是因为邮递员无法开门投递的原因呢?“要是信箱设在防盗门外面就好了。”

  而对于将信箱设在防盗门内的决定,物业也表示无奈,他们表示,刚开始是准备放在门外的,不过很多业主提出异议,如果信箱设在室外的话,会有很多小广告塞进来,很令人生厌。“况且现在的业主越来越重视个人隐私,觉得把个人信箱锁在防盗门内也是一种隐私保护。”

  解决的方式:

  信箱迁出还是设置专门通道

  一方面要安装防盗门防盗,另一方面又锁住信箱造成投递难,如何做到既解决问题又能两头兼顾?对此,一家物业提议,是否可以专门为邮递员设置一个专门的密码,这样其在投递的时候就能够自行打开铁门,而不至于麻烦他人?

  对于物业的这一提议,某邮局负责人表示并不可行。他认为,为邮递员设置专门通道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一旦专门密码泄密又往往带来安全问题,况且如果邮递员拥有了自由进入的特权,一旦发生被窃事件后,邮递员也往往会成为怀疑对象,因此专门密码并不可行。

  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他建议,还是应该将信箱迁出防盗门。“按照邮政部门相关规定,居民信箱必须安装在室外,能够方便邮递员投递。”至于居民担心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他表示,居民信箱本来都有自己的钥匙,本身已经能够起到防盗和保护作用,也不必产生额外的担心。此外,如果有条件的小区,还可以成立专门的收发室,由专人统一收发小区业主的信件,这也是一个可行之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