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开发地下空间尤需科学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6:4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8月18日媒体消息,南京湖南路地下商业街用地底价1000万元,最终拍卖了7700万元。“地下地”前景诱人。

  先前还有消息说,南京将在地下再建一个新街口和湖南路,有关部门已经为此制订
出初步规划。未来几年,依托地铁建设,南京还将在河西、鼓楼、南京火车站开发地下空间。随着这5个大型地下中心建成,南京地下城雏形将显现出来。

  上海也正在积极筹划开发地下空间。前些时同济大学教授束昱在相关会议上提出:上海人要提高生活品质,在地面上大拆大建已经不可能,只有“上天入地”寻找更大空间。他还对未来上海地下空间发展蓝图作了如此描述:天降暴雨,雨水可迅速通过“地下河道”流走,地面上将不再有积水。流到“地下河道”的水,一部分用来灌溉绿化带,一部分可流入到江河中循环再利用;生活垃圾将全部在地下处理,马路上不再会看到一个个垃圾中转站……地下重大工程施工技术以及防灾技术,将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觉到:地下是个广阔空间,地下空间大有作为。

  城市化扩容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所谓外延式城市扩容,一类是所谓内涵式城市扩容。后者特点在于,城区建筑密度较高,同时重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最大限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我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城市容量扩张需求与土地等稀缺资源供给不足,而且这个矛盾还在加剧。借鉴后一种城市扩容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搞立体式开发,无疑是明智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讲,“空间节约”才是最大节约。充分地利用地下空间进行立体化开发,对于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新华每日电讯》上有则报道给我印象极深——长三角稻田被蚕食,埋下生态隐患。报道称,钢筋水泥浇筑成的工厂、住宅,正在大片大片地蚕食着长三角地区稻田。如苏州市水稻种植面积,1997年为360多万亩,现已下降到165万亩左右。长三角稻田除了提供丰富粮源之外,还是重要人工湿地。大片大片稻田消失,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并给整个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隐患。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饮用水变质等,都将是难以避免的“报应”。这则报道对我们应具有警示作用:在城市发展中,不能再只盯着地上空间了!南京也好,上海也好,把眼光瞄向地下空间,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道。

  与世界上城市立体化程度较高国家相比,我国地下空间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此之际,最需要科学规划。在地下空间规划中,尤应吸取地上空间规划那些突出教训。比如“先穿鞋子后穿袜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大圈子,市政和商业用地规划是小圈子,应先有大圈子后有小圈子。但在不少城市中,土地利用总是被开发商或投资者牵着鼻子走,用地规划实际上成了先有“小圈子”,后有“大圈子”,结果便是乱用土地、无序发展。比如“脚歪不怕鞋正”。一些地方每逢项目违规就修改用地规划,搞得规划形同虚设。诸如此类,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时绝对要避免。

  (编辑张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