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杭州市场未见致病福寿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01 青年时报

  近日,福寿螺在北京、广州等地引发脑膜炎病例。原因是食用的凉拌福寿螺杀菌不彻底,市民食用后纷纷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卫生部紧急通告,停止销售有毒福寿螺。

  福寿螺是国家环保局公布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福寿螺也曾“入侵”过浙江,杭州目前是否有它的踪迹呢?昨天,记者展开了调查。

   水产市场、辣味馆不见“毒螺”

  下午,记者在杭州农都市场看到,约有10家经营户经销螺类水产品,主要品种为香螺、田螺、黄螺,并未发现福寿螺。

  市场巡逻人员表示,市场内并未销售过此螺,而且市场大部分商户都知道“毒螺”事件,“进货卖不出去,谁会在这风头上进螺!”

  随后,记者来到刘家香辣馆百井坊店。前台人员称从未卖过福寿螺,他们只经营本地产黄螺。菜谱上只有28元一份的“香辣佛手螺”(即黄螺)。记者询问多位顾客,均表示未曾食用过福寿螺。

  中山北路上的川味馆主要销售“麻辣田螺”。杭城其他几家吃辣为主的辣味馆,也不见福寿螺踪影。

  福寿螺11年前已在浙江绝迹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大瓶螺等,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种大型食用螺类。

  福寿螺外形与田螺相似,个头比普通田螺要大,裸露的螺壳内壁可看到褐色花纹。

  黄螺则是田螺一种。

  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 福寿螺是1985年从广东引进浙江的,当时集中在温州平阳、瑞安等水网地区,是当地农民作为一种致富项目民间自发引进的。但由于福寿螺煮熟,乃至加工成罐头后,都有股异味,不适合国人口味。因此,1989年以后,温州等地农民就让福寿螺自生自灭。1995年后,福寿螺在浙江基本绝迹。

  “杭州市民基本不必担心会吃到有毒的福寿螺。”疾控中心表示。

   杭州将严格检查

  杭州市食品安全办负责人表示,此事件主要是在加工制作环节不规范,凉拌使得杀菌不彻底,市民食用后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而引起的。

  为此,近期杭州将对水产品市场、餐馆酒楼严格检查。

  >>>专家提醒

  “福寿螺”难分辨 近期不要食用螺类

  

  但一般市民很难从外观上区分有毒“福寿螺”,专家强调,近期最好不要吃螺类食物,同时生的或未熟透的猪、牛、羊、鸡、鸭、兔等其他肉类食品,淡水鱼、虾、螺、蟹、蛙、蛇等食物也都不要吃,这些食品中也可能含有食源性寄生虫病。

  如市民吃过上述食物,并出现异常反应和不适,应在3-30天内尽快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宋意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