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18位老人用爱筑起无毒社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09:45 云南日报

  创建无毒社区7招打造“昆明模式”

  据昆明市公安局两禁处处长龙定泉介绍,“无毒社区”是指管辖范围内没有吸贩毒,没有种植毒品原植物和没有制造毒品的社区,一般以街道办事处、乡镇等行政区来划分。旨在使政府禁毒行为转化为全社会的行为,积小区为大区,积小胜为大胜,直到实现全国“禁绝毒品”的目标。

  从1996年起,昆明市就开始了“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截至今年,像清远社区这样的无毒社区,昆明市共有73个,昆明市“无毒社区”创建工作中的禁吸戒毒帮教工作,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工作模式,即:在矫正点称戒毒人员为学员,营造无歧视环境;二帮一,两名社区工作人员帮助一名戒毒人员保持操守;学员、社区、家庭三配合,签订《帮教协议书》;针对学员的不同家境、不同的行为心理状态、不同的成瘾程度、不同的社交环境等四种差异进行灵活帮戒;用“五心工程”(真心、爱心、耐心、信心、心换心)使戒毒人员从最初的“要我戒”变“我要戒”;社区科普宣传与防毒反毒教育相结合等“六结合”;坚持定期进行尿检等7项工作。

  65岁的陈梅芝是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人,作为“清远社区”的居委会主任,她颇为自己的辖区自豪,因为这里“干净,找不到吸粉的”。10年里,这位老太太每天都忙得很:清晨,她和丈夫用排演禁毒节目来代替晨练,《劝君莫吸第一口》等快板戏已成社区内妇孺皆知的坊间小品;白天,她要去几位邻居家里“坐坐”,以聊天为借口死守大门,不让他们出去找毒品;晚上,她偶尔会跟一些老姐妹聚聚,大家商量着凑点份子,送那些成功戒断毒瘾的年轻人出去做生意。

  陈梅芝,宜良县清远街禁吸戒毒帮教组组长。类似的禁毒帮教活动,她已带着丈夫和社区内的16位老太太从1997年义务坚持到了现在。帮教组里的老人,年纪最大的80高龄,最小的也已年近花甲。她们用了10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堪称昆明市社区禁毒样板的“清远社区”。由于禁绝毒品成效显著,社区被昆明市授予“无毒社区”称号,并接受了包括中国工程院、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官员在内的200余人的慕名参观。

  8月12日,记者走进了宜良清远,走近了这18位可爱可敬的老人……

  完全帮戒

  6位老太太“盯”1名瘾君子

  1997年5月7日,身为居委会主任的陈梅芝因为心疼缉毒民警的辛苦,号召丈夫和清远社区的16位老姐妹自发成立了戒毒帮教组。刚接触毒品,老人们连“打针”和“卖零包”是什么都搞不懂,就稀里糊涂地加入了禁毒行列。“退休后闲得无聊,要找点事做。”陈梅芝笑着说。经过1个月的走街串巷,18位老人将街道内的吸毒人数全部摸清,排查出了23名“瘾君子”,这个数字让他们“心痛得很”。

  “都还是孩子啊……”一位叫陈俊铭的老太太摇着头说:“年纪轻轻的缩在公厕里吸白粉,谁家父母看了不心痛!”为了看住他们不再接触毒品,老人们用了最土的方法:跟踪!他们帮戒的第一名吸毒人员是个30多岁的男子,6位老人每天换3班去他家守门,不让他出门买毒品。一次他从厕所里逃跑了,75岁的陈俊铭硬是踩着小脚追到毒贩那里,和邻居一起把他“抢”了回来。

  陈梅芝说,帮教组成立之初,为了盯住吸毒人员,每人每天平均要追人4趟,人人都跑烂了好几双鞋。“瘾君子”们对他们极为排斥,吃闭门羹,被辱骂,被恐吓,对老人们来说都是常事。“我们就是多管闲事,就是要跟着你,一直跟到你不吸为止。”采访中,这句话每位老人都已说了无数遍。

  自觉戒毒

  该为这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争脸

  对待吸毒人员,帮教组有16字工作方针:“以诚待人,以心换心,解决困难,不能哄骗。”30岁的小邹(化名)毒龄4年,至今戒毒5年没有“偷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枪抵着也不低头”的人,却硬是被这些老人家感动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什么都不图,就天天盯着你。就是顽石也该化了!再不吸了,就算为她们争一块老脸,为我自己争一块小脸吧!”

  小杨(化名)夫妇是1998年染上的毒瘾,复吸次数已数不清。就在他们对生活彻底绝望的时候,这群老太太走进了他们家。1999年,在陈梅芝的劝说下,夫妇俩第四次走进了强制戒毒所,为了能让他们安心戒毒,帮戒组主动帮助他们照看孩子,还解决了孩子的户口和上学问题。2000年,夫妇俩解除劳教回到社会,帮教组又为他们找到了自食其力的工作。小杨夫妇至今已保持操守6年。

  幸福“下岗”

  9年帮教社区未新增吸毒人员

  9年过去了,在帮教组的努力下,清远社区没有一例新增的吸毒人员。现有在册吸毒人员23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8名),除死亡5人和劳教4人外,有10名吸毒人员彻底戒断毒瘾,其中有8人目前已经保持操守8年以上。帮戒率100%,尿检合格率达100%,戒断巩固率为81.25%,高出全国的水平。整条清远街已经达标无毒社区的“四无”标准:无贩毒、无吸毒、无种毒、无制毒;没有新生的吸毒人员,已吸毒的人员在戒断后不复吸,彻底杜绝制造加工毒品活动。

  “这几年工作轻松多了。没有吸毒的人了,我们偶尔去家访一下就好。我们这几个老奶、老倌马上就要幸福的‘下岗’啦!”陈梅芝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但“下岗”并不意味着不再关注禁毒,陈梅芝说,他们现在每年的“6·26”和“12·1”前夕都要挨家挨户开展禁毒防艾宣传,给辖区外来摆摊设点人员、房屋出租户、街道、车站过往人员递送自制的宣传册子。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他们的脚步仍未停歇。

  周 欣(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