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周话题:庐山居民该不该搬下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5:55 江西商报社

  一周话题:是保护生态还是割裂人与自然庐山居民该不该搬下山

  庐山是惟一一座山上有城的名山。

  上月,庐山方面发布消息称“为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庐山,根据江西九江市的统一规划,庐山将在山下建一座新城,山上现在居住的1.2万居民3年内将分批迁下山”。

  在中国的诸多名山中,庐山是惟一一座山上有城的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庐山风景区也因其山中有城市的特点,每年吸引游人无数。

  这座“城”指的就是坐落在核心景区的庐山中心街——牯岭街,也就是全国惟一在山上设有的行政区镇,面积不到两平方公里。

  搬迁计划发布后,引来媒体和公众的不少质疑……

  

一周话题:庐山居民该不该搬下山
旅游景区功能超载

  造成环境失衡

  对于庐山景区来说,其景区内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却是一把双刃剑,最直接造成问题的就是,景区的空气和水污染。

  说到庐山景区的环境问题,刘师傅叹了口气说,现在山上的环境和他们小时候比起来,差太多了。就拿卢琴湖来说,小时候他们都喜欢在里面游泳,现如今,这水早被污染了,“现在别说游泳了,就是洗手也不敢啊。”

  此外,虽然上山的公路上,标有“禁止鸣笛”的明显标志,但山路上各种车辆冷不防的鸣笛声,常把过路人吓一跳。此外,喷着黑色柴油尾气的长途大巴在盘山公路上也很常见,这种车过来时,游人通常都停下来,捂住口鼻,等喷着尾气的长途车过去再走。

  旅游方面的专家曾指出,在庐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建设过程中,由于牯岭街的建设规模一再扩大,造成资源管理、游客接待、居民生活和交通枢纽等诸多功能相互干扰,难堪重负。密集的人口聚居和宾馆饭店等让庐山风景区承载了超出旅游景区的功能范畴,打破了庐山山民和庐山这一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和谐共存的平衡状态。力求山上上班山下食宿

  根据2004年通过的《庐山风景名胜区?穴2004-2020?雪总体规划大纲》,庐山风景区范围内禁止任何形式的破坏性开发?熏并逐步将山上与旅游无关的人员全部迁移至山下居住,力求做到山上上班、山下食宿,以减少庐山上的非游客人群,使其与风景名胜区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环境破坏。到2020年,庐山风景名胜区景区将完全恢复其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据了解,新城项目启动后,庐山风景区管理部门还将在拆迁、封闭没有价值的危旧房屋的同时,对牯岭街进行美化和改造,改变牯岭街综合功能中心的地位,将管理中心、交通中心迁至山下。牯岭街的重新定位

  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庐山居民搬迁下山后,将拆除牯岭正街部分违章建筑物和西谷没有文物价值的危旧房屋;仰天坪开发区除少部分房屋留作今后改造成为科研监测基地外,其余建筑物均应尽快拆除;封闭进入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和史迹保护区等三个核心保护区的仰天坪路和大月山路两条机动车路线;牯岭街管理机构也将酝酿搬迁下山。同时将对牯岭街进行美化和改造,使牯岭街更加符合旅游特色定位。搬迁牌怎么出

  改变势在必行,但如何改变,包括原住民是否搬迁、牯岭镇中心街的功能等在内的细节问题,还需要等待管理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近一步完善才能再作探究。在这样的现实下说搬迁,可能正如一家三代在牯岭镇生活了近50年的刘师傅坦率的回答一般:“其实只要是为了旅游,为了庐山,怎么变,庐山人都会接受和习惯的,但事前最好方方面面都想好了,也让我们有个数,要是等都弄好了再想改,庐山的损失就大了。”■正方:庐山的天是幸福的天——星岛环球网

  张家界成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先是在景区内兴建了大量粗制滥造的人工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黄牌”,尖锐提出:她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大部分景区现在像是一个城市郊区的植物园或公园。无独有偶,泰山也被套上了一层层的枷锁。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有关部门曾三次上书要求在泰山上修建公路。但时任总理的周恩来都没有同意。而现在的泰山,不仅仅有了一条公路,还有了三条索道。索道公路,摊贩临立,饭店宾馆相互辉映,吆喝招徕之声相闻,以往“五岳独尊,雄镇天下”的泰山完全变成了一座“经济山”。

  对中国这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联合国官员曾一针见血地说:“中国某些遗产项目只重申报不重保护。”

  综合而言,中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错位开发,将文化价值等同于经济价值。第二种则是过度开发,生态受到极大的破坏,人文环境也日趋发生改变。长此以往,则遗产不存。

  但值得庆幸的是,同为世界遗产的庐山在这方面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为避免人口居住、大气污染等可能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的损害,江西省九江市日前正式确定了庐山文明新城的选址方案,将在三年内将山上的1.2万名居民分批迁下山。同时,对庐山接待游客数量每年基本控制在180万人次以内。既避免了山体的过度开发和认为破坏,同时又为庐山减了负,对庐山的保护来说,可谓两全其美。真是羡煞泰山,气死张家界! ■反方:庐山的居民与泰山的老虎——北京青年报

  现在,有关方面打着保护世界遗产的旗号,准备将庐山上的原住民搬迁下山,表面上看冠冕堂皇,实则是生硬地割裂庐山的独有特色,那就是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相处,变成人与自然的割裂开来。

  由此,想到去年有两只不懂事的老虎闯入泰山的事件。当时,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和泰山景区良好的声誉,有关方面不惜封山动用了大批的人员驱逐老虎。虽然事后看来是虚惊一场,但由此引发的争论今犹在耳,那就是是否可以为了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漠视了其它物种的生存权利?人与自然真的能否和谐相处?

  庐山的居民和泰山的老虎,本没有任何的可比性。毕竟泰山上的老虎严格地说属于“入侵者”,而庐山上的居民和牯岭镇本身就是庐山这一世界遗产的一部分。现在,将庐山上本有的1.2万居民全数迁居山下,从管理角度来说,或许太过简单粗暴了。保护还是破坏?——《光明观察》

  按照社会学的说法,庐山山民与环境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平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明这个平衡体已经或正被急剧地打破呢?即使目前庐山的生态环境有所恶化,这是山民们延续了几千年的春种秋收造成的吗?庐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如果有被损害的迹象,那么,罪魁祸首当从外来事物中去寻找,比如游客的行为;比如投资建设;比如山外富豪官宦上山造别墅划私宅,等等。

  试想,如果举目四望的景观中,缺失了阡陌垄亩、屋舍零落的农家田园风光,这是人文的庐山吗?搬迁之举,将削弱庐山的人文气息和人文价值。

  如果说,村民的文明素质与高规格世界级的风景区建设有些距离,那么,消除这个差距,微不足道的一点教育培训费就够了,何劳国家财政耗费巨资,在庐山周边建一座并不显得和谐的钢筋水泥城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