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盐津地震现场 唯一死者是被地震飞石击中身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9:45 云南日报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盐津地震现场唯一死者是被地震飞石击中身亡

  昨日下午4点半左右,本报记者随昭通市地震局局长徐家金一行第一时间赶到了盐津县豆沙镇。沿途随处可见山石垮塌,公安交警在路旁维持秩序,交通部门组织了多台铲车全力抢通公路,才保证了救援部队及车辆的及时抵达。

  8秒的天旋地转

  回忆起中午地震发生时的那一幕,许多人仍然心有余悸。

  豆沙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侯林说,当时他正坐在电脑前,只觉得显示屏在剧烈地摇晃,同时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抖动声,时间大概持续了七八秒钟,摆放在桌上的一台相机也掉到地上摔坏了。地震时站在自家门口的村民袁升美说,当时她只觉得天旋地转,只看见地里的庄稼在剧烈地摇晃,对面豆沙小学的四层教学楼在眼前左右摆动了几下。

  石门村村民何德元回忆道,中午吃饭时,他正在家里和刚从浙江打工回来的两个儿子商量怎样修复自家在“7·22”地震中倒塌的厨房,没想到地震又发生了,家里的正房顷刻间也轰然倒塌,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13国道被巨石截断

  在柿子乡南坪村,213国道被数百吨重的几块巨石拦腰截断,前后拥堵了上百辆车,交通中断约一个小时后才被抢通。一辆从县城开往昭通方向的大卡车被垮塌的巨石砸扁,驾驶员当场被砸伤。

  据了解,地震共造成了1死21伤,死者是一位正在户外作业的民工,被飞石击中后不幸身亡,目前善后处理工作正在进行之中。21名伤员中有1位重伤,20名轻伤。重伤员经县人民医院全力救治,已脱离生命危险。轻伤员全部都得到了妥善安排。

  “7·22”换成了“8·25”

  在豆沙中学的教室里,工作人员把“盐津县7·22抗震救灾指挥部”标志中的“7·22”字样用不干胶换成了“8·25”。昭通市消防支队的抢险救援车、市120急救中心的急救车陆续开进受灾现场。80位武警、30位公安消防官兵和政府专职消防队员抵达灾区,连夜搭建民政部门运来的150顶帐篷。救援人员们被分成灾情核查、医疗救护、事故排危、电力通讯保障等十个组开展工作。大米、方便面、饮用水等救灾物资也发放到了灾民手中。

  在豆沙镇“7.22”地震帐篷安置区内,能保证供水供电,灾民们情绪稳定,生活秩序正常。

  抢险救灾有条不紊

  记者抵达现场时,看见盐津县委书记成联远、县长李疆已带领各部门正在豆沙镇组织抢险救灾。随后,市委书记邓先培、副市长杨嘉华也率市级各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出现在灾区查看灾情。地震发生后,市县两级都及时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确保了抢险救灾工作的及时有效和有条不紊。

  此次同级地震和“7.22”地震比起来,不仅灾民们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伤亡人数更是大为减少,没有一名群众因为呆在危房中而造成伤亡。原因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排危,组织疏散和妥善安置了数万名房屋受损群众,加大了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据市地震局局长徐家金介绍,就在几天前,全市还在昭阳、盐津、大关、鲁甸、巧家、永善六县区的40个乡镇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民房抗震设防等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提高了村民们的防震减灾知识水平,增强了村民们在地震灾害面前的自我保护能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截至记者发稿时,抢险救灾工作仍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统计之中。

  特派记者李昌莉(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