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迎来第一批纳雍县免费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1:10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本月26日,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接收的4位贵州省纳雍县免费学生抵汕。这四位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学生在和记者交谈时都不断重复一句话:这里我好喜欢!

  多番选拔如愿来汕读书

  余冬、余碟兄妹,苏玉杰,曾欢欢四人就是第一批被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从贵州
纳雍的大山里接到汕头免费就读的学生。今年8月下旬,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校长曾欣奉亲自到他们的家乡把他们给接过来,目前学校已有专门人员负责他们的住宿伙食。

  “生活习惯吗?”这是记者昨天和他们见面时的第一个问题。

  “逐渐习惯了。”四个大孩子还有点怯意地说。

  “喜欢这里吗?”

  “好喜欢!”

  “为什么?”

  “因为可以读书。”

  的确,读书是他们能够来汕的理由,也是他们自己和家人、地方相关部门的目的和期望。

  余冬的家里还有父母和一个妹妹,父亲因受病魔缠身,全家人的生活由母亲独自支撑。家里能供他兄妹念到初中毕业就已是尽最大努力了。

  苏玉杰住的地方距离城镇更远,他上初中还要寄宿在亲戚家。因家乡实在没有什么机会可以赚钱,父母都外出打零工,家里只有他、妹妹和爷爷。

  曾欢欢的父母也出外打零工,家里每月的开支仅靠父母省衣节食后寄回来的两三百元。因工作比较难找,有的月份他们也没有寄钱回家。因此,别说读书,就是一日三餐有时也难以维持。

  今年初中毕业后,这几个学生虽然都以不错成绩考上了当地的高中,但高中的学费要上千元。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辍学。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的免费招生计划就成了他们的莫大希望。“我们是在毕业考试前两三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的,我们学校同年级一下子报了几十人。有这个机会我当然尽力争取,我实在很想继续读书。”曾欢欢显得有些激动。经过当地教育部门的多番选拔,曾欢欢终于如愿入选。

  纳雍山区群众生活无着

  虽然描写贵州大山里贫穷早已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兜无三两银”的说法,但到当地招生的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曾校长和工作人员还是为当地的贫穷感到阵阵心酸。

  据介绍,从贵阳到纳雍毕节175公里的路共有168座桥,公路两旁是望不到头的山。走下高速公路就是被运煤车压得坑坑洼洼的只有半车道的山路。在山路上颠簸了六七个小时之后,招生人员才来到学生的家。

  “这哪像什么村落,只是在大山上的坳处建几间平房而已。到现场你才知道什么叫做穷!”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说。按当地习俗,在自己房子前边砌上一堵围墙的,就表明他们这家人的日子过得比较好,但这种好也只是一日三餐过得比较正常;房子前边没有围墙的则是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的。住在山上的这些人好多都没围墙。因土地贫瘠等地理条件的限制,贵州纳雍山区里平常能种的只有土豆、玉米。4名贵州来的学生也说,家里的收成多了也只是玉米、土豆能多吃一点,肉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侯才能吃到。也因缺少劳力,4名学生在家里还得帮忙干农活。

  曾欢欢因父母都外出打工,家里年迈的爷爷也一身是病,靠奶奶一个人支撑。家就是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土瓦房,一台煤炉、一张床和四张木椅子,多一个人进来都没地方坐。当地的用电每度是0.4元,但因家里还不起电费,电线还是被当地供电部门断掉,只点传统的煤油灯,且一瓶约两公斤的煤油还要用1个多月。16岁的曾欢欢从来没有去过县城,没看到楼房是什么样子!心软的曾校长确实看不下去,现场就拿了2000元给欢欢的奶奶。

  临时改变政策多招一人

  据悉,把曾欣奉引到这么一个贫穷的山区里招生缘于今年3月民革中央举办的一次教育交流会。在会上,曾欣奉了解到民革的挂钩扶贫单位就是贵州省纳雍县,于是决定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教育扶贫,向民革中央提出3年帮助纳雍县免费培养10名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和大专生的计划。该计划立即得到民革中央、广东省委和汕头市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纳雍县教育部门的大力配合。根据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和纳雍县教育局签订的合同,汕头对外劳务业余学校将在三年中以3 3 4形式到纳雍县招生,免费让学生在4年间读完中专和大专的课程,今年将招3人。

  为使教育扶贫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曾校长决定在新学期开学前亲往纳雍招生,体验当地的生活。决心一经定下来,即使是临行时母亲已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曾校长依然在本月21日出发了。

  到了纳雍,曾校长不顾自己已经61岁,在炎热的天气中连日在山路上奔波,察看招收学生的家庭情况,到最后几天他发高烧,喉咙都说不出话来。

  曾校长到计划招收的学生余冬家里时,发现余冬16岁的妹妹余碟同样在今年初中毕业面临辍学,现已到饭店帮人家洗碗,每月赚200多元,于是当场作出决定,把原来3年招生10名的计划增加到11名,把余碟一并招过来,今年的招生计划也由原来的3名增至4名。这名幸运儿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表示要十分珍惜,要认真学好本领,和其他几位同学一样,中专毕业后能留在汕头是她的第一选择,家乡如果要她回去,她也会服从家乡的需要。本报记者李冠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