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专家建议开收拥堵路段拥堵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1:50 杭州日报

  路堵,增加居民出行时间,影响社会效率,容易形成越堵-越焦虑-越易出事故-越堵得恶性循环。在昨日的“生活品质论坛·便利生活研讨会”上———有专家建议开收拥堵费

  “路修得再快,也赶不上汽车增加的速度快,重要的是向管理要效率。”昨天参加“生活品质论坛·便利生活研讨会”的20名专家学者围绕着一张大圆桌,就打造城市便利交通、提升生活品质这一主题,探讨了缓解“行路难、停车难”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些解
决之道。有专家在会上提出征收拥堵费来限制车辆进入市中心区域。

  ■现状

  我不敢让妈妈出去买菜

  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局长张平平:

  我以杭州普通市民身份谈谈我的认识。现在,我妈妈要出去买菜,我不敢让她老人家出去。路那么宽,一个绿灯,她过不了路口;电动车那么多,速度都很快,怎么能放心?我认为,杭州要建世界级的城市,交通一定要立体布局,轨道交通要发展,同时,现在在一些路的改造过程中应该在一些重点路口设置下穿通道;要发展公交,争取在大的公用设施中,如医院、大超市、体育馆等附近50米内必须有公交车站;在城市中,点与点之间的通行时间要控制在40分钟之内;生活用车和生产用车要分化;政府出钱打造叫车系统,避免现在出租车40%时间在空跑的情况出现。

  依我看延安路的人行系统有问题

  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张和平:

  杭州城市中心交通的拥堵,是有先天原因的。杭州现在城市中心是武林门,因为市中心南部有个西湖,杭州土地状况就是北大南小,呈漏斗状,武林门又位于错位的中间带上。尽管围绕武林门这个枢纽近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很难使市中心交通状况得到巨大改善。将来还是要向管理要效率。我们的人行系统也不够完善,西方人行道路可能占道路总资源的30%以上,我们很薄弱,延安路的人行系统我看就有问题,设计道路系统时,车被优先考虑了,人不得不让车。我认为,道路进入地下是一个趋势。

  靠修建道路难以满足交通需求

  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郑贤胜:

  杭州机动车已超过30万辆,车辆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的速度。作为交通管理者,交警支队提出并一直在实践“道路资源精耕细作,路口渠化寸土分争,路口灯次分秒必争”等理念,杭州交通能够在车辆大量增长的同时还能保持2002年的通畅已经是很大的进步。西方一些国家道路人均道路资源占有量达到30平方米,我们只有几平方米。靠建道路满足交通需求,以我们现在的实际情况,永远不行。我们今后重点还是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让道路通畅起来。

  ■对策

  要扭转“能用车就用车”的观念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葛立成:

  便利交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建国初期,有路就是便利,再后来有自行车就是便利,现阶段,强调生活品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堵不堵”的问题。路堵,增加居民出行时间,也就影响了社会效率,容易形成越堵-越焦虑-越易出事故-越堵的恶性循环。西方有个“当斯定律”,就是说,政府如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新的道路交涉也总是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的。

  人们的观念也应该有所改进,德国人有个观念,能不用私家车就不用私家车,我们买了车的通常是这样想:能用车就用车,比如有调查显示,北京市车辆使用量是美国的5倍。要扭转这个观念,车辆购置成本应降低,而车辆使用成本应增加。

  城市公用设施布点宜更趋合理

  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汤海孺:

  希望城市公用设施布点能更趋合理。就以各大知名医院都在市中心区域来说吧,这些医院吸引了大量省内病人,这些病人的家属要来看望病人。比如一个孩子生病了,爸妈要来吧?爷爷奶奶呢?外公外婆呢?这些人对市中心交通影响也很大。

  如果这些医院有分院设置在城市非中心区域,也能改善交通。这就说明今后在公用设施规划时应该考虑到交通问题,要让交通和规划互动起来。

  大家多坐坐公交车

  杭州市公交集团原总经理助理冯丽官:

  我们有个困惑。杭州公交发展很快,已经有营运车辆4438辆,达到了每万人23辆,空调车数量占68%。可是调查显示,这几年市民坐公交车比率一直在23%-24%之间徘徊,去年还低于这个数字。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坐公交车出行呢?除了我们要加大公交的竞争力,也希望老百姓多选择公交车出行。

  争议

  正方

  要不要收拥堵费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交通部软科学专家、博导、教授刘南:

  我正在做一个国家自然基金支持的课题,内容就是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公平与效率的,主要涉及收拥堵费的问题。我觉得杭州也可以考虑在拥堵路段征收拥堵费,用这个手段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杭州车的增长超过路的建设会长期存在,照现在情况看,可能10年后车真的要走不了了。只靠修路不是办法,这在国际上都是如此。收拥堵费,在英国伦敦、新加坡、美国洛杉矶等多处有实践,效果都还不错。

  征收拥堵费是一个比较超前的想法,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实行,我们也要考虑起这个问题来。按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我认为这是个趋势。

  台湾成功大学都市计划交通系教授叶光毅:

  我也赞同通过征税来吸收一部分人对公共资源被占用的不满,这些收来的钱再用于公用设施建设,来弥补一部分人公共资源被占用受到的损失。

  反方

  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皇甫佳群:

  交通问题要从经济学、社会学等高层次去考虑。再说市中心有那么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他们用很多公车,而公车对收费具有一定免疫力。到头来,收拥堵费可能只限制一部分私车用户,损害这部分人的利益。

  台湾成功大学都市计划交通系教授叶光毅:

  一些人觉得开车能显示身份,这是社会学的问题。我认为这也正常,他赚了钱,要开车出去,我们也不能反对。

  (热线见习记者俞连明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