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杭州专家号依然难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9:42 青年时报

  起个大早去挂号,还没到规定的窗口开放挂号时间,心仪的专家号已经没了。

  普通人挂专家号,难!在杭州市卫生局推出了电话挂号、网上挂号、自助挂号等多元化挂号方式整整一年后,这个问题依然没能解决。

  可现在出现了“跑腿一族”,能耐不小,在收取高额手续费的同时,承诺所有的专
家号都能挂到。更有人坦言,他们与医院内部“很熟”,甚至自称本人就是医生!

  其中有何奥秘?记者展开调查。

  ■现状

  排队挂号 没到开窗时间就没号了

  慢性肾炎患者王伟,住院不见好转,想找市中医院肾脏专家王永均看看。

  开窗挂号时间是早上6点半。周二大早,他赶到医院挂号。看着队伍长,他凑到窗口一问,发现王医生号子没了。他看了看表,还不到6点半。

  “挂号时间没到,怎么就没号子了?医院提前挂号,不公平!”王伟很懊恼。

  市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解释,挂号窗口在人多时会提前挂号,目的是让挂号者减少等候时间。

  电话、网上、自助挂号 实施一年少人青睐

  去年8月,为缓解挂号难,杭州市卫生局在市属八家医院中,推出电话挂号、网上预约、自助挂号等多元化挂号。

  首推自助挂号的市一医院,一年自助挂号约3000个,每天不到10个,很少人会使用。

  而医院为网上挂号留下的专家号不多,一位刘先生挂了多次都没成功。

  电话挂号,大部分专家预约已排到9月底,如王永均的号子更是排到明年3月,身患重疾者无法等下去。

  医务人员说,预约挂号比普通挂号费高一倍,考虑到经济情况和挂号成功率,看名医,更多人还是得排队抢号。

  “跑腿一族”比病人还多

  汪女士第一次来挂号,4点多出门,5点到医院,她排在85位,最终没挂到号。

  “前面都是些跑腿的人,医院也不来管管。”汪女士向记者吐苦水。

  正说着,有个年轻人递上名片:“朋友,有事可以找我们帮忙。”

  名片上没有公司名,只称“杭州全代跑腿服务”,说明除代挂号、代排队以外,也代买火车票、飞机票等,留下了徐先生和杨先生的电话及公司地址。

  一转眼,递名片者就没了踪影。

  医院服务人员说,他们都是跑腿公司的,每周来医院几次,白天发发名片,晚上就来排队,常常一来就是十几个人。

  ■调查

  挂号费成倍提高

  记者以外地病人身份,拨通“杭州全代跑腿服务”徐先生的电话。他承诺任何专家号都能挂到,收费不菲。

  挂号收费主要分三类:普通号30元,专家号50元,国家级专家号100元。

  “你们如何买到的?”记者问。

  “我手下有很多人,你要是挂的号多,我们临时能找到人,20个也行。”

  记者又问:“我在外地,怎么把病例和就诊卡给你呢?”

  “我们会帮你另买份病例和就诊卡,你只要把名字、年龄、家庭地址、指定科室和医生报给我,我们会先垫付,你来了再给钱。”

  他不停地强调:“我们赚的就是辛苦钱。”

  自称和医院里的人很熟

  杭州的跑腿公司不少,114中就查出三家:“五代”、“快马”和“久信”,网上则更多。

  记者又拨通杭州五代跑腿公司,提出想挂某国家级专家的号子。

  “没问题,再难的号子我们也能挂到。”接电话的人说。

  “预约已经没了,每周只有周二的15个号子呀,你确定可以吗?”记者很好奇。

  “当然了,我和医院很熟的,我就是医生……”说到这里,她突然停顿了,转移话题,介绍起费用。

  当记者再次表示疑问,究竟与医院有多“熟”时,她始终不愿意回答。

  清洁工也加入跑腿队伍

  跑腿公司是“跑腿一族”的主力,但很多医院工作人员也加入队伍兼职。

  采访中,见到记者想挂号,有医院清洁工就上前询问:“要帮忙吗?”

  得到肯定答复后,她透露,自己一个月要挂很多次,虽然没有跑腿公司的规模,但主要针对医院内的常客,收费翻倍(50元的号子手续费50元)。

  “不怕被保安赶吗?”记者问。

  “我们是医院里的人,一般要事先和保安打招呼,不用怕的。”她笑着回答。

  ■出路

  跑腿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

  对于“跑腿一族”的充斥,医院很无奈。

  “跑腿挂号是社会现象。”该院院办负责人说,北京一些知名医院炒号更是明目张胆,“确实有这需求,短期内没办法。”

  他说,医院只能加强管理,杜绝内部人参与跑腿。对于跑腿公司这个新行当,医院难以限制,可能还会越来越多。

  首诊不建议病人挂专家号

  出现“跑腿一族”,正是医疗资源缺稀造成的,很大程度是由于患者的“专家情缘”。杭州市卫生局局长邬丽娜指出,首诊绝对不建议病人挂专家号,而是应该在反复就诊,查不出病因的情况下,才会想到请专家帮忙。

  分流病人是未来趋势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医疗资源有限情况下,可通过分流病人来缓解,但首先需要改变病人的观念。“不要总是崇拜名医,很多医生都不错,各有所长。”

  “英国等西方国家建有分级诊疗制度,市民患病先由社区医生诊疗,重病人再由社区医生签字转诊到上一级医院治疗,这种分级诊疗制度有利于病人分流。”对此,邬局长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我国要实现分流,还需要个过程,但这是未来方向。

  昨日,杭州市卫生局透露最新消息,他们正在尝试将网上预约挂号系统与杭州市民卡接轨,希望能方便更多市民挂到专家号。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见习记者 骆晓亦 时报记者 娄麒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